台灣歷史博物館將閉館三年 專家憂心6萬件中華文物去向
香港中評社8月17日報道,蔡英文當局上任後文教部門推動一系列“台灣化”措施。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位於台北市南海路的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台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台灣美術館。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化都是從大陸出土,要如何台灣化?這些大陸來的文化是否不再展示,深鎖在庫房裏。史博館走上“台灣化”這條路,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徐天福,現任台灣“博物館學會”常務監事,曾任歷史博物館主任秘書、彰化縣教育局督學、彰化縣文化中心主任等職。
蔡當局上任後推動一系列“台灣化”措施,新任台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記者會,宣示要讓故宮“台灣化”、在地化,要讓所有人都可以認定是“台灣的故宮”,在台灣引起廣大爭論。而典藏河南博物館運臺的華夏文物為主的歷史博物館,從7月1日起也要“關閉3年”,並展開7年整修計劃。
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日前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表示,史博館過去的定位是作為對內對外的文化、藝術、歷史櫥窗,未來希望透過盤點文物與重新詮釋,更與台灣這塊土地接地氣,讓史博館重新脫胎換骨,以嶄新面貌迎接大眾。
曾任歷史博物館主任秘書的徐天福感嘆,請問故宮文物從哪來,歷史博物館的文物從哪來,當年北京故宮有一半文物跟著蔣中正搬遷到台灣來,這就成為台北故宮典藏之寶。歷史博物館也是如此,很多文物都是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例如青銅器、唐三彩,這些都是華夏文明,如何在地化,如何台灣化?
徐天福表示,青銅器、唐三彩等文物都有身份證,從哪邊出土,如何來到台灣都記載一清二楚,這要如何台灣化?如何在地化?文物不能將矮化、窄化,更不能去中化,反而要將華夏文化在台灣發揚光大。如果台灣化,只是重視台灣,難道要將這些寶貝送還給大陸。
徐天福透露,歷史博物館在陳水扁當局時期,曾經在杜正勝推動下,要跟位於台南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併,變成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北院,後來在許多專家學者的反彈下,才讓計劃喊卡。如今曆史博物館在台灣化的浪潮中,要閉館三年整修,這有違一般博物館逐步整修更新的常態,而是整個博物館都要關閉,確實是不太常見。
徐天福提到,在歷史博物館閉館期間,超過6萬件文物,包括從河南博物館運臺的華夏文物都要被分開送往台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台灣美術館等地,為何這些中國歷代文物是否會全部歸還,還是直接進入庫房不再展出。三年後歷史博物館會變成什麼模樣,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徐天福提到,他在文化界三十年,還是搞不懂蔡當局推動的台灣化是什麼意思,因為台灣化不是去中國化,所謂台灣化就是將華夏文明中華文化在台灣發揚光大,這才是台灣化。昔日蔣中正在台灣創立文化復興總會,就是讓中華文從在台灣發揚光大。
如何評價這些台灣化、“去中化”的措施,徐天福回答,台灣人都非常善良,一切劃分都是這些政客在煽動,什麼外省籍、本省籍,經過這幾十年發展根本沒有差別,對於意識形態操作切割,台灣人民都是非善良默默忍受,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韓國,政權都會被推翻。
徐天福認為,將人民壓抑到一定極限,可能就會有反抗,就像“日據”時期的台灣義勇軍與台灣文化協會,他們冒死學漢語,傳承中華文化,為何現在反而認日本為主,民進黨這些當權者過去都是學習中國史,也沒有看到箝制思想的情況,現在卻為了政黨既得利益,來做這些分化的事,不是泱泱風範。
如果台北故宮跟歷史博物館真的“台灣化”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徐天福判斷,從北京故宮、河南博物院帶來的中國文物,可能就不會展出,而是鎖在庫房裏,只能展出台灣的文物。但是台灣歷史只有400年,能有多少文物可以展出,從原住民文物展示到“日據”文物,未來恐怕剩下不少中華文化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