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要崛起了!有企業斥資上百億 這次別再錯過新機遇
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強調,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香港澳門合作,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明確了要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
不僅是産業上的協同發展,基礎建設的互聯互通,也讓我們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正在加速向前。眼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還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進程和變化?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起步?基礎設施建設先提速
央視財經記者 平凡: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我身後的這片工地是正在施工的合作示範區的一個總部基地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由香港企業投資,投資金額達到了80個億,未來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中心。
工程建設人員告訴記者,這個總部基地項目位於五條地鐵的交匯點,計劃于2021年前建成。未來將服務於粵港澳的金融與創新合作。
深圳前海總部基地項目建設工作人員劉建亮:推進所有的在建項目,預計在未來的5-8年左右前海將是一個新的景象。
記者了解到,除了粵港澳前海核心區的建設在提速,港珠澳大橋也進入通車前最後準備階段。同時,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於9月23日正式開始運營。
粵港澳互聯互通的加快,也讓不少企業選擇繼續加大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
新世界中國董事兼副行政總裁 黃少媚:我們希望是在交通的重點上面做城市綜合體。整個大灣區包括香港,在投資總量上已經超過70%以上,未來每一年我們是會投放200億港幣繼續在大灣區裏面。
數據顯示,珠三角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每減少1%,製造業、服務業中外資投入的金額就分別增加0.12%、0.17%。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的規劃和建設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起步階段的重中之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徐林:這種基礎設施網絡的規劃是立體的,它可以加深這個灣區不同城市之間的這種交通的聯繫,形成更好的一小時經濟圈,這樣一種輻射的範圍,同時使得城市之間的居民,可以在不同城市之間選擇就業和居住。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聯動?城市間既分工又互補
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會對大灣區人員産業的溝通帶來多方面的提升。不過,聯通後的九個珠三角城市與港澳兩地之間,將如何分工合作,來實現功能互補,也將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 熊軍在廣東中山一家空調製造企業從事研發工作,一年前,他選擇從珠海來到中山,主要是看好中山製造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
TCL空調事業部研發中心負責人 熊軍:我們看到這邊的規劃,也充滿了經濟的活力。中山這邊的房價,也非常有競爭力,這也是年輕人非常看中的一點。
熊軍告訴記者,雖然中山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但這裡生活成本低,與深圳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聯通程度在提高,對接深圳、廣州和香港的創新研發資源非常方便。
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大城市産業集聚佔用過多資源,而中小城市發展動能卻略顯不足。專家表示,灣區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將加快創新要素的流動,未來要形成分工合作的發展新格局。
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 鐘偉強:在香港的話,我們會特別發展兩個創新平臺。一個是關注在醫療科技領域,另外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方面,把這些好的科技變成産品。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 李鐵:我們也是希望,能不能在制度變化過程中,來增加中小城市的競爭能力,同時使粵港澳灣區在中心城市,在特大城市以服務業為主導,創新的經濟為主導,它的産業分佈更多發揮粵港澳灣區更大範圍內空間的調劑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優勢在哪?産業與創新緊密結合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佔全國國土面積不到1%,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5%,但其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全球第11大經濟體,可以説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那麼它和國際上其它灣區相比有怎樣的差距,未來發展的優勢又在哪呢?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是東京灣區、紐約灣區的1/2,舊金山灣區的1/5。專家表示,這個差距與産業結構有關。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 李鐵:其它的幾個灣區都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工業佔比重平均在10%以下。我們的灣區整個工業結構還在40%到50%左右,所以這個差距説明,我們灣區屬於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
不過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具備完善的産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技術供給和孵化能力強,創新與製造業緊密結合是未來的競爭優勢。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 傅盛: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或者全球唯一的優勢,就是它的製造業,它的製造業不僅是規模大,最重要的是它的迭代週期非常快,它裏面會有一個詞叫裂變,它會有非常多的創新的可能性。
在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香港將成為全球高端高新産業引入的策源地,包括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健康與醫藥等領域。專家表示,要實現這樣的定位需要突破一些體制機制的障礙。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郭為:在不同的制度環境下,不同的經濟特徵環境下,它彼此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所以它就會帶來更大的互動,我覺得這就是粵港澳灣區最大的優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能夠讓要素的配置在不同的城市之間,不同的地區之間,特別是一國兩制的條件下,能夠配置得更加自由更加高效,少一些行政方面的阻力,未來的發展空間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