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左右“九合一”與2020“大選”走向

編輯:王瑞穎|2018-09-06 09:34:53|來源:華夏經緯網

影響台灣年底“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因素眾多,但就投票群體而言,如今則是“得青年者得天下”,即誰能爭取到更多年輕人的支持,誰就在選舉中處於最有利地位,可能就會贏得選舉。今年底台灣縣市長選舉與島內最紅的政治人物就是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而他的主要支持者則是以80後與90後為主力的青年人。在“九合一”選舉活動中,參選者尤其是縣市長參選人無不將爭取青年人作為選舉的主要訴求,大打“青年牌”甚至打“俊男美女牌”,只是效果不一,最成功的依然還是人氣最紅的柯文哲。

 

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傳統的老年選民人數在減少,新生代青年選民在增加。這種社會結構或人口結構的變動,對選舉結果的影響越來越大。青年選民(20-39歲)即80年代以後出生並具有投票權的青年人,在不同縣市所佔選民人口比例不一,一般在35%左右。如據台灣《新新聞》週刊資料(2018年第1642期),台中市這一年齡群體人口比例近39%,彰化縣為37%,嘉義市為35%。

 

在當今網絡與新媒體盛行的社會,選舉宣傳、動員方式等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媒體宣傳、傳統動員方式已不再適應年輕人的胃口,而以青年人為主的新媒體與各種網絡動員成為影響選舉的重要手段與動員方式,傳統的藍綠基本盤判斷勝否也不再適用變化了的新形勢,青年人成為影響選舉的關鍵性因素。導致台灣政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2016年台灣兩個重要選舉結果,就是以青年學生為主發動的“太陽花學運”及其所産生的社會政治影響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多年來,台灣各政黨或各政治勢力或許多政治人物均在以各種方式爭取青年人、經營青年人,只是方式不同,效果不同。民進黨在2016年選舉中的大勝,與蔡英文長期經營年青人有很大關係,民進黨在爭取培養青年人方面確實做了大紮實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較為科學的給予青年人出頭天的制度與機制。蔡英文當選後的首次執政演説與此後施政均將照顧與爭取青年人作為主軸,出臺了許多照顧青年人的政策措施。然而,蔡英文缺乏執政經驗與能力,諸多社會經濟改革急於求成,爭議巨大,特別是過度政治意識形態思考與採行雙重標準引起民眾與青年不滿,加上經濟民生問題沒有明顯改善,青年人對民進黨與蔡英文執政失望情緒有所升高。日前台灣指標民調顯示,20-39歲青年人對蔡英文的不信任度達53.7%。不過,青年人對蔡英文的不滿與對民進黨的不滿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是不等完全等同的。由於民進黨掌握行政資源,黨內中央與地方首長也有不少中青年代表,民進黨對青年仍具一定吸引力,尤其是與國民黨相比,青年人仍是民進黨的一支重要支持力量。

 

國民黨對青年人則最缺乏吸引力,成為國民黨上次選舉大敗的關鍵因素,也是這次選舉的困境與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國民黨在選舉與未來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很多,但最大的挑戰還是歷史沉疴的負面形象、陳舊政治文化以及所代表的舊政治對青年人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年輕人在國民黨內很難有發展機會,難有出頭天。因此,多年來,國民黨試圖調整政策,爭取青年人,洪秀柱在黨主席任內也取得一些效果,但總體上效果非常有限,一直無法爭取到更多青年人的加入與支持。儘管這次地方選舉政經社會大環境對國民黨相對有利,但仍無法吸引更多青年人的支持,這是國民黨選舉與未來發展的最大危機。

 

青年人對民進黨失望,對國民黨不抱希望,自然會將選舉支持目標放到別的政黨或政治勢力上。其中,部分激進青年人將目光轉移到了以青年人為主的“時代力量黨”與社民黨等“新綠”勢力,大部分青年則轉向支持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社會政治勢力即“白色力量”。這是近年也是當前與未來台灣政治社會變化的重要關鍵性因素。

 

青年人不僅會對年底“九合一”選舉生産重要影響,而且會影響到兩年後台灣“大選”地結果與政治走向。從台灣指標民調公司于2018年8月中旬公佈的民調查結果看,在2020年可能或有實力參選的六位知名政治人物中,20-39歲的青年人支持柯文哲比例的佔了56.6%,佔居絕對優勢,不是其他任何政治人物所能相比的。民進黨中生代代表、被認為可能取代蔡英文的賴清德也只屈居第2位,支持率為22.8%;馬英九以20.9%居第3位,蔡英文與朱立倫支持度只有16.5%,並列第4位。相對的40歲以上者,柯文哲的支持比例一舉從第1名退到倒數第5名,只有18.2%。可見,以“白色力量”自居的柯文哲所代表的政治勢力支持力量主要來自輕年人。這一點也在柯文哲市長選舉團隊與選舉戰略上得到充分反映。

 

柯文哲號稱“白色力量”,但實際上是一個包括了淺藍(部分國民黨支持者)、淺綠(部分民進黨支持者)、新綠(時代力量黨、社民黨等新興“台獨”勢力支持者)、青(青年人)、紅(網紅)、金(民國黨)與橘(親民黨)等不同勢力與群體構成的複雜政治陣營,其中青年尤其是綠色青年是其最重要支持力量。

 

可見,青年人對民進黨與柯文哲的支持存在相互轉移與合作現象,但很少會轉為支持國民黨。在台灣青年中流行一句口號:過去是“支持小英,所以支持柯文哲”,今年則是“反對小英,就去支持柯文哲”。在上屆台北市長選舉中,多數青年人支持柯文哲,在市議員與“立委”選舉中則支持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黨等綠色政黨,在上屆台灣領導人選舉中則支持蔡英文。在今年“九合一”選舉中,年青人尤其是綠色青年在市長選舉中支持柯文哲,在縣市議員選舉中支持民進黨或時代力量黨,在2020年“大選”中則可能更多支持柯文哲(假設柯參選),但就是很難支持國民黨。其中,柯文哲與各種勢力結盟,就是不與國民黨結盟,對馬也最冷感,可為任何參選者站臺,就是從不給國民黨參選人站臺。這可能也是影響青年人不支持國民黨的另一重要因素。同時,20-39歲的群體成長在島內“台獨”思潮與活動惡 性發展時期,也是相對“最獨”的群體, 是所謂中“天然獨”的主體,他們卻支持“綠底白外”與認同“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這是台灣社會出現的一種新現象,值得持續觀察與研究。 (作者 王建民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李海燕係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