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遞服務從無到有 成世界第一快遞大國

編輯:王瑞穎|2018-10-12 10:58:07|來源:新華網

11日下午,國家郵政局召開2018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總結回顧改革開放40年以來郵政業的改革歷程和發展成就。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沈鴻雁指出,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卓著,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傳統業務得以鞏固發展的同時,快遞業等新興業務也快速崛起,成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新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年均增速達到36.8%,業務收入佔GDP比重從0.37%提高到0.8%。

 

改革開放釋放政策紅利 激發郵政業發展動力

 

沈鴻雁表示,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央先後部署完成了郵電管理體制調整、郵電分營、郵政政企分開及完善省級以下郵政監管體制改革等重大體制改革任務,制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並根據行業改革發展需要先後進行了三次修訂修正,頒布並實施《快遞暫行條例》,不斷優化行業發展環境,極大地釋放了政策紅利,激發了發展動力。

 

1980年和1984年,中國郵政先後開辦了國際、國內特快專遞業務,開中國大陸快遞業務之先河。1992年以來,中國民營快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快遞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06年實施的以政企分開為核心的郵政體制改革消除了快遞在體制機制上的發展障礙。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修訂實施,首次將快遞業務納入調整範疇,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極大地釋放了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

 

數據顯示,1978年,全國郵政收入只有5.1億元。2017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完成6622.6億元,增長了1290倍。截至2017年,全行業擁有各類營業網點27.8萬處,是1978年的5.6倍。

 

郵政基礎設施四通八達 群眾用郵便捷性顯著提高

 

40年來,我國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郵政行業營業網點覆蓋密度大大提升,人民群眾用郵便捷性顯著提高。形成了以郵政樞紐設施為核心,以郵政網點為基礎,以運輸網、信息網為依託,以信報箱、村郵站為終端的郵政普遍服務網絡,總體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郵政普遍服務營業場所總數達5.4萬處,建制村直接通郵率超過97%。

 

1978年,全國郵電局所僅有4.96萬個,郵路總長度486.33萬公里。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投資建設,郵政行業基本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多種運輸形式綜合利用,連接城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郵政網絡。到2017年末,全國郵路總長度938.47萬公里、郵政營業網點27.8萬處,分別是1978年的1.9倍和5.6倍,年均分別增長1.7%和4.5%。

 

為深入推動快遞業普惠發展,2014年,國家郵政局啟動“快遞下鄉”工程。短短4年時間,鄉鎮快遞網點從無到有、從有到全。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87%,基本能夠滿足6億農村人口的快遞服務需求。2018年,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進一步提升,目前已超過90%。

 

快遞量穩居世界第一 有力助推經濟發展

 

40年來,郵政業服務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和跨境網購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快遞直接支撐製造業産值2375億元,全年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量超過100億件,帶動農産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超過6000億元。年支撐跨境網絡零售額超過千億元,支撐網絡零售額超過5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超過15%。

 

數據顯示,快遞業務總量由1988年的153萬件激增至2017年的400.56億件,年均增速高達42.0%。2017年,全國快遞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957.1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16倍。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快遞分撥中心逾千個,快遞服務營業網點21萬處,投入運營智慧快件箱20.6萬餘組。

 

中國快遞業務量在2014年首度超過美國,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一,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快遞業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超過20%,“已經成為新經濟的代表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沈鴻雁強調。(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