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期間支援拉薩18億元

編輯:王瑞穎|2018-10-16 11:23:35|來源:北京青年報

日前,包括北京市對口支援的城關區、堆龍德慶區、尼木縣、當雄縣在內的拉薩市全部區縣實現脫貧摘帽,拉薩市是北京市第一個整體脫貧的對口支援地區。能實現這樣的成績,産業方面的對口幫扶功不可沒。“十三五”期間(2016年—2020年),北京市支援拉薩18.37億元,其中計劃內13.04億元,計劃外5.34億元,今年計劃援助3.6億元。

 

養羊養魚 特色農業養殖齊上陣

 

北京援建拉薩指揮介紹,在産業幫扶上,注重企業精準幫扶,全産業鏈驅動貧困戶增收。農業是當地的重要産業,對口幫扶也在農業方面多點開會。

 

尼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産業結構單一,經濟總量處於拉薩市末位。北京市投入援藏資金1.31億元,實施了尼木藏雞原種保護及養殖、藏雞標準化養殖等項目,參與的群眾每年每戶可增收1.6萬元。

 

在拉薩馬鄉崗吉村,朝陽的王四營鄉支援150萬元建立了西藏綿羊養殖基地。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目前已經建設了五棟羊圈,養殖了1200多只羊,已有200多頭羊出欄。這裡的海拔將近4000米,人的呼吸都有困難,但養羊的嘗試取得了初步成功。馬鄉鄉長王定平介紹,目前安排了3個貧困家庭的人在這裡工作,每月每人工資為3500元,全家都實現了脫貧。他們的計劃是今年底銷售五六百隻羊,下一步將爭取建設一個羊毛加工廠,解決更多人就業。

 

北京援建的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園在羊達鄉落地後,直接吸納130余名有勞動力貧困群眾就業,累計有200余名貧困群眾參加種養殖培訓。羊達鄉和北京二商合作,引進了鱘魚,目前已經有五戶共十幾個人就業,人均每月收入3000多元,預計到10月底會有四五萬尾鱘魚。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西藏出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考慮,很多産業不能上馬,但當地的壯美山河,提供了優質而豐富的旅遊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遊景點成為産業幫扶的發力點。

 

尼木縣位於拉薩到日喀則中間,北京市援藏資金投入6000多萬打造旅遊景點,幫助當地形成以農業産業為基礎,旅遊産業為核心驅動的多元産業結構轉型。尼木縣卡如鄉打造了卡如溝·核鄉尋憶民俗體驗村項目,原來居住在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的14戶牧民,整體搬遷到海拔較低的新家,他們的舊房打造成咖啡廳和民宿,高海拔咖啡廳獨具風韻,5月開始營業,已經接待了9000多人,收入18萬元。搬下來的居民有了更好的就業機會,赤朗村牧業組的羅布桑珠表示,他搬下來後全家都在附近務工,收入遠遠超過了貧困線。同時,這裡還嘗試在90畝土地上種植了一萬棵桃樹,成活率超過七成,明年可能就結果,這樣的嘗試也讓當地居民喜出望外。

 

位於拉薩近郊的德吉藏家,北京市投入6000萬元援建,旨在打造民宿文化體驗村。德吉藏家運營負責人蔣曉麗介紹,這裡的100戶人家都是異地搬遷來的貧困戶,共408人,今年5月,40間房先期投入運營,建成後這裡將是西藏最大的民俗村。收入將按四成的比例每季度給村民分紅,一期入住率達八成,下一步將做二期的推廣宣傳。

 

延伸産業 瞄準脫貧後奔小康

 

北京市援建拉薩指揮部介紹,北京市的産業幫扶還注重延伸産業鏈條,脫貧之後瞄準小康。針對當雄縣牧業資源豐富、旅遊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北京市投入3.25億元支持縣裏實施了凈土牧場、納木錯聖水廠、康瑪溫泉度假村等10個産業扶貧項目,直接帶動1850戶8213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越過了脫貧標準線。

 

城關區是拉薩中心城區,截至2018年6月底,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長到18525.95元,增長7.6倍,貧困發生率連續3年下降,返貧率為零,貧困群眾滿意度達到97.8%。2017年即成為西藏首批脫貧貧困縣(區)。在北京市支持下,城關區以高標準奶牛繁育中心為發端向産業鏈條上下兩端延伸,推進實施投資2.97億元的嘎巴生態牧場項目和估算投資3.06億元的乳製品加工廠項目。兩個項目運營後,解決困難群眾就業330名,為城關區1030名建檔立卡脫貧戶和跨縣區2490名建檔立卡戶人均分紅增收620元。(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澤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