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會館喜逢兩岸“群英會” 古老宮禁迎來網絡新媒體
領導嘉賓攜手開啟媒體行活動。(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時維十月,序屬季秋。10月18日上午,伴著和煦的陽光,已有百餘年曆史的台灣會館喜氣洋洋,處處瀰漫著年輕和快樂的氣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兩岸50多家新媒體、100余位記者在此歡聚一堂,共同參加首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國務院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表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隨著祖國大陸的繁榮發展,大陸為台灣同胞謀福祉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他説,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兩岸關係好,台灣同胞才會好,台灣才會有前途。儘管當前兩岸關係面臨困難,臺海局勢複雜嚴峻,但大陸推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誠意不會改變,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善意不會改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
“兩岸一家親,新媒體先行”,這句話打動了不少現場兩岸嘉賓,東森新聞雲副董事長馬咏睿代表台灣媒體致辭時如是表示。他期待,通過“兩岸一家親”理念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一定可以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一點資訊副總裁、總編輯吳晨光則代表活動承辦方致辭,他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夠凝聚、發揮兩岸新媒體同仁的力量,讓彼此從“相識”到“融合”,共同打造屬於兩岸媒體的朋友圈。吳晨光還信心滿滿地説,目前,在世界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中,有三家是大陸企業,相信下一家進入世界前十名的大陸互聯網公司便是一點資訊。這贏得了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和笑聲。
“我從業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被機器人請上臺的”,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主持人感慨道。此次啟動儀式創造性地發揮了人工智能的作用,機器人“團團”“圓圓”笨拙而又可愛的舞蹈吸引了眾多目光。
啟動儀式前,兩岸新媒體記者先後採訪了圖靈機器人、中國台灣網青年公社、梨視頻、鄭雲工作室、一點資訊以及台灣青年代表等機構和個人。其中,圖靈機器人公司代表譚茗洲樂觀地説,2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每人會擁有一部手機,而且現在手機帶給人們如此大的便利;同樣的道理,到本世紀中葉,每人有一部機器人也許並非一個夢想。台灣青年代表、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監鄭博宇則重點推薦了他發起倡議的“新時代台灣青年六原則”,即“靠自己、接地氣、不投機、共發展、促融合、贏未來”。他説,自己最看重的就是“共發展”,並展示了台灣“95後”學子為“六原則”創作的文化創意貼紙。
此次兩岸新媒體聯合報道活動由國務院臺辦新聞局主辦,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一點資訊共同承辦,橫跨京、津、滬、蘇、浙、粵等6個省市,歷時17天。期間,兩岸新媒體記者將探尋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各方面的成就和近年來大陸惠臺政策帶給臺胞臺企的新變化,既是兩岸新媒體首度大規模的合作,也是廣泛運用互聯網新技術的一場深度“融合”採訪。
當日下午,兩岸新媒體記者步入紅墻黃瓦的紫禁城,先後參觀了摩納哥格裏馬爾迪王朝展、故宮傢具館和寶蘊樓等。在傢具館,一組鑲嵌白玉、繪有精緻圖紋的黃花梨木衣櫃使得兩岸記者紛紛讚嘆,當講解員介紹到這是乾隆帝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所用時,很多台灣記者瞬間聯想到目前在島內熱播的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劇中人物和歷史人物形成交匯。在寶蘊樓,兩岸記者在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的講解下深入了解故宮博物院院史。婁瑋細述了故宮博物院的沿革發展,詳實介紹了抗日戰爭背景下故宮文物南遷的艱辛歷程和感人故事,兩岸記者無不為當時故宮工作人員竭力保護國寶、存續中華文化精髓的情懷和壯舉而動容。婁瑋説,近十幾年來,雖然兩岸關係起起伏伏,但故宮博物院與台北故宮相關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始終沒有中斷,兩岸“故宮人”仍舊積極守護著這一批中華珍寶,努力傳承著中華文化。(中國台灣網特約記者、《兩岸關係》雜誌社記者郝沛然)中國台灣網10月19日訊
國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台灣ETtoday東森新聞雲副董事長馬咏睿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啟動儀式現場座無虛席。(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啟動儀式現場媒體如雲。(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啟動儀式上酷炫的“團團”“圓圓”機器人舞蹈。(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兩岸媒體人在參訪故宮時聽取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介紹相關情況。(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兩岸新媒體人在故宮東華門前集體快閃,其樂融融。(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