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增進大灣區城市互聯 香港創科界冀優勢互補共發展

編輯:母曼曄|2018-10-22 11:27:45|來源:中國新聞網

歷時14年籌備及興建、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定於10月24日正式通車,繼高鐵香港段打通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鐵路網絡聯繫之後,大灣區交通基建再增互聯與互通。多位香港創科界人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港珠澳三座城市在創科領域的發展各具特點,大橋開通有利各城市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港珠澳大橋增進大灣區城市互聯 香港創科界冀優勢互補共發展

圖為從香港大嶼山遠眺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線與東人工島。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港珠澳大橋的落成,進一步促進大灣區城市群之間的便利通行,有利於香港經濟及創科發展。他期望香港的研發機構可以利用大灣區的資源,發揮優勢互補,合力提升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的能力。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為香港與澳門開創公路通道,也大大縮短香港與珠海的陸路行程。香港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禮表示,大橋為香港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量與格局,“很期待未來的跨境溝通”。通車加快區內一小時雙創生活圈形成,有利實現跨境創業、跨境創投以及跨境經營。他以數碼港的初創企業舉例稱,最成功的創業團隊都是囊括香港、內地和海外的混合團隊,他們的跨境能力讓其一開始就以更大的市場為目標,而非先站穩香港市場再擴充。

 

林家禮認為,港澳互補之處在於香港可協助澳門發展符合澳門特色的金融業務,包括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在內的金融業界可在技術、商業等層面助力,澳門則可協助香港開拓葡萄牙語系的海外市場,促進雙創成果落地;港珠之間的主要互補則在於科研與落地。

 

港珠澳大橋增進大灣區城市互聯 香港創科界冀優勢互補共發展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朱葉玉如也持同樣觀點。她表示,香港有良好的科研和教育資源,國際化程度高;而珠三角具有完善的産業鏈和供應鏈,又擁有龐大的市場,成果孵化能力強。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將進一步完善大灣區內的交通網絡,相信香港和內地的科技交流會更加緊密,“我們期待未來在創科方面與珠海澳門有更多的合作”。

 

朱葉玉如特別指出,國家科研基金“過河”至香港使用,高鐵和港珠澳大橋拉近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物理距離,這些都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奠定良好基礎,也為區域高校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例如,通過創新和突破政策,香港和內地的大學在大灣區合辦教育或科研中心,一方面大灣區內地城市居民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提升專業人才的水準;另一方面香港的教育産業將可拓闊其發展空間。

 

朱葉玉如相信,“一小時生活圈”會大大促進高校教職人員及學生的交流和互動,除兩地高校在教育及科研層面的交流,香港學生也可以前往珠三角的新興企業實習,增加實踐經驗,畢業後可以在大灣區求職甚至創業。

 

港珠澳大橋增進大灣區城市互聯 香港創科界冀優勢互補共發展

圖為從香港大澳眺望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線。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對於可通過陸路前往澳門,中國科學院院士、港科院創院院士黃乃正對記者笑稱,以前需要坐船並且半小時一艘,現在再也不用擔心暈船,而且班次比較密集和連續,“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

 

粵港澳大灣區的基建互通仍在繼續,區域融合發展的硬體條件日趨完備。曾經擔任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的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羅范椒芬表示,今年及明年初,高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口岸分別開通,大大縮短三地的距離,為各地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創造必要的條件,目前還需加緊在政策等軟體上的配合,設計好利益分配機制,令各城市成為利益共同體,以實現互利共贏發展。(中新社香港電 記者 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