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新機遇 共邁新境界——歐洲國家熱盼進博會
1978年5月,改革開放前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率團考察西歐五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個政府經濟代表團,受到當地高規格接待。代表團發現,西歐國家雖然經濟發達,但處在蕭條期,産品、技術、資本過剩,急於找出路,對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很感興趣。
改革開放的大門剛打開,不少歐洲企業就率先進入中國,拓展合作,搶佔商機。桑塔納轎車、西門子家電、空中客車飛機等眾多“歐洲製造”登陸中國市場,改變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給這些歐洲企業自身帶來豐厚利潤。
如今,隨著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國內産業和消費升級換代,越來越多歐洲企業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活力和潛力。從智慧製造,到優質農産品,再到環保技術,歐洲企業不斷拓展和深耕中國市場,與中國共同書寫新時代合作共贏故事。
即將舉行的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無疑成為歐洲企業與中國深化合作的一個最新平臺。
把握産業轉型新機遇
10月9日,進口博覽會上“噸位”最大的展品——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的“金牛座”龍門銑被運抵上海。
這個“大塊頭”長20米、寬10米、高8米,佔地面積達200平方米,總重達156噸。目前,世界領先的機床精度大約在8微米,而這臺機床精度達到4微米,能夠加工汽車、航空航天行業的各種複雜零件。
面對首屆進口博覽會的邀約,包括瓦德里希科堡在內的大批歐洲企業都不遠萬里,拿出最領先、最優質的産品和技術:空客集團將把航天領域的領先産品擺上展臺;芬蘭推出了代表汽車領域前沿科技的生物概念車……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製造業大國,産業升級、智慧製造蓬勃發展。這給進入中國的歐洲企業帶來新的挑戰,也蘊含著更大商機。對此,西門子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有著深切感受。
1985年10月,西門子和中國政府簽署協議,成為首批應邀與中國進行深入合作的外國企業。赫爾曼説,隨著中國産業不斷轉型、提升和邁進,西門子與中國的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合作文件從多年更新一次,到五年更新一次,再到每年都加入新的內容。
近年來,雙方合作核心內容已從傳統工業電氣領域,拓展到面向“十二五”的産業升級、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和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再到面向“十三五”的創新研發、智慧製造、智慧基礎設施、可持續能源以及區域發展等。西門子還把具有德國“工業4.0”基因的智慧化數字工廠建到四川成都,從管理、産品研發、生産到物流配送全程數字化。
與其他眾多歐洲企業一樣,西門子把技術引入中國的同時,也分享著中國發展的紅利。如今,中國市場在西門子全球業務中愈加重要,2017年財年西門子在中國總營收達到72億歐元。赫爾曼表示,未來,西門子將繼續與中國合作夥伴一道推進中國工業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進程。
搶佔消費升級新商機
埃佩爾奈小鎮位於法國香檳葡萄種植區的中心地帶,有著“香檳之都”的美譽。“凱旋”是鎮上規模較大的酒莊之一,在建於1834年的酒窖墻上懸挂著酒莊向世界各地出口香檳的年份牌。
酒莊第六代繼承人弗洛朗·羅克-布瓦澤爾指著一塊寫有“Shanghai”(上海)的牌子自豪地説,“凱旋”香檳早在1921年就曾銷往中國,現如今他正計劃在年底前飛往中國,擴大對華出口。
“過去很長時間,香檳銷往中國主要是滿足在華的外國人,但如今高學歷、高收入的中國年輕人成了主要消費群體,”他説。
法國香檳酒行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中國香檳進口數量保持在每年100萬瓶以上,2017年達到197.5萬瓶,同比增長51.7%。
“中國的消費市場太大了,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品嘗我們的香檳,那也是一個不可想像的市場空間,”法國阿波洛尼酒莊人員瑪麗·洛裏奧説。
法國香檳酒行業委員會公共關係負責人菲利普·維布羅特表示,由於釀造工藝複雜且産量有限,香檳是葡萄酒中“奢侈品”,也是最能代表法式生活的葡萄酒。中國消費者開始擁抱香檳,代表他們對於生活品質、文化體驗的追求和嚮往。
香檳走紅折射出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變化。中國不僅是製造業大國,更是消費大國。隨著中産階級快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準提高,更講品質、更重體驗、更有個性正成為消費升級新趨向,這吸引著來自日化、乳業等多個領域的歐洲企業各顯其能,挖掘商機。
今年4月,歐萊雅正式簽約成為首屆進口博覽會參展規模最大的日化企業。歐萊雅中國首席執行官斯鉑涵説,歐萊雅集團將攜旗下21個品牌的500余件産品亮相進口博覽會,併發布4個中國首發品牌和1個亞洲首發新品。此外,歐萊雅還將發佈AR美粧工具、代表新零售模式的美粧售貨機等。
目前,中國已成為歐萊雅集團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斯鉑涵説,中國市場近5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多消費者開始從實用性消費轉變為美粧産品等享受型消費,“這對於歐萊雅而言是巨大的機遇”。
邁向合作共贏新臺階
首屆進口博覽會前夕,歐洲企業在華大筆投資引發廣泛關注:寶馬公司宣佈對華增加投資30億歐元,對現有生産設施和項目進行大規模改造,寶馬成為中方放寬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限制後的首個受益者;荷蘭鋰電池公司將投資16億歐元在中國建廠,每年生産的電池可為數十萬輛汽車提供動力……
在當前保護主義抬頭、貿易爭端不斷的背景下,歐洲企業出口中國的熱情不減,一是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二是對中國繼續擴大開放有信心。
對於首屆進口博覽會,眾多歐洲企業積極報名參展,更有不少企業已經確定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是一個積極信號,對寶馬在華發展非常有利,”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説。他表示,中國放寬市場準入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
歐洲各國和企業界看到,從逐步放寬汽車行業外資的股比限制,到大幅降低外國汽車和部分藥品的進口關稅,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不僅是“説到了”,更是“做到了”。
目前,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2018年1月至9月,中國從歐盟國家進口額約2052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和歐盟雙向投資穩步增長,雙方於今年7月交換了中歐投資協定清單出價,標誌著投資談判進入新階段,釋放出中歐共同致力於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積極信號。
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經濟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中歐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攜手邁向更高層次的合作共贏。(新華社柏林電 參與記者:徐甜、朱晟、石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