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赴臺老兵回鄉探親 這一跪 他等了29年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
——余光中《鄉愁》
“父親、母親,兒子今天回來了。”
今日,深秋的江西臨川馮家嶺冷雨無聲
99歲的赴臺老兵陳竹生
跪坐在地上撫摸著父母的墓碑
久久不願起身
這一跪,老兵等了29年!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不管身處多遠
家鄉、父母永遠都是我們內心的牽掛……
少年時遠赴台灣的99歲老兵陳竹生
時隔29年,終於再一次回到家鄉
圓了自己一個多年的夢想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這位99歲的赴臺老兵的動人尋親故事
↓
陳竹生
陳竹生寄給大陸親屬的舊照。照片由陳竹生親屬提供
陳竹生出生於1919年,老家在昔日的江西省臨川縣南關村牛角灣。抗戰時期,無情的戰火摧毀了陳竹生的家園,全家人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年輕的陳竹生決定自願從軍,將部隊給的安家費交給母親,解決家中之困。從此便隨著部隊輾轉,最終遠赴台灣,從此與家鄉親人天各一方。
陳竹生與妻子的結婚合影 照片由陳竹生親屬提供
在臺期間,因為教育程度低,為了要有一技之長,讓自己獨自在他鄉能有更多的謀生機會。陳竹生修了醫科的相關課程,刻苦研讀醫書,後來考取的相關資格考,當上了軍醫。從小兵一路當上了軍官。
陳竹生在台灣娶妻成家並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老人唯一的女兒陳淑貞説,父親在當兵的時候,因為親眼目睹部隊有人做了不好的事違反了軍中紀律,當場被槍斃了,所以父親會告誡他們兒女:做人,不能做壞事。
經歷了無數寒暑的想念與煎熬,直到1989年,70歲的陳竹生終於返鄉見到朝思暮想的老家親人。探親完回臺後,他也曾跟家鄉親屬通信往來。
然而,因為年事已高且自覺身子不大好,陳竹生有了許多顧慮。加之所居住的眷村拆遷以及家鄉行政區域規劃變更等原因,與家鄉親人失去了聯繫。
陳竹生給在大陸的親屬寄的信件 照片由陳竹生親屬提供
時光荏苒,陳竹生已是99歲高齡,他人生暮年最大的念想,就是想再一次回鄉見見家鄉親戚們。
陳淑貞透露,“爸爸近年不時提起要找江西親戚,我也按照以前信件往來的地址寄信過兩次,但是沒有任何回音。”眼看著老父親身體日漸衰老,想回鄉探親卻無法聯繫到親人,陳淑貞通過頭條尋人的粉絲專頁提交尋親求助,期盼實現爸爸晚年的心願。
陳竹生的弟弟陳富生 (家屬供圖)
唸唸不忘
必有迴響
陳竹生老人的江西親人描述,“9月10日晚上,朋友轉發給我相關信息,我們才總算有了二爺爺的下落。”那晚,他們陸陸續續收到來自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傳來的消息,得知陳竹生正在尋找家鄉親人。
“後來我們整個村的人都知道了。”通過比對信件和老照片,分散在海峽兩岸的一家人終能相認。
海峽這頭期盼已久的親人們也難掩激動,紛紛上前擁抱老人。 王劍 攝
10月23日晚,一架來自台灣的飛機緩緩降落南昌昌北機場,99歲赴臺老兵陳竹生終於見到了闊別29年之久的家鄉親人。
“歡迎您回到家鄉!”王劍 攝
25日,陳竹生在家人們的陪伴下
前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馮家嶺
祭拜父母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子侄們的幫助下,冒雨趟過半人高的茅草,來到去世多年的父母墓前。
10月25日,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馮家嶺細雨濛濛。99歲的赴臺老兵陳竹生在家人們的陪伴下祭拜父母。 王劍 攝
從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驅車20余裏後,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子侄們的幫助下,冒雨趟過半人高的茅草,來到去世多年的父母墓前。
陳竹生老人來到去世多年的父母墓前。 王劍 攝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子侄們的幫助下,冒雨趟過半人高的茅草,來到去世多年的父母墓前。 王劍 攝
不顧勸阻,陳竹生在親人的攙扶下執意從輪椅上起身,跪拜父母。
“兒子來看你們了……”面對父母的墓碑,陳竹生老人數度梗咽,不停擦拭眼淚,交代三個兒女今後要常來祭拜。此情此景,在場的親屬亦是潸然淚下。
老兵陳竹生數度梗咽,交代三個兒女今後要常來祭拜。 王劍 攝
陳竹生的次子陳建光當日告訴中新網記者,這次和父親一起回到家鄉與大家族團圓非常激動。“一下子多了許多堂兄弟、堂姐妹,以後有機會會帶我的孩子多來大陸,回家看看。”
23日晚,陳竹生及其子女在台灣桃園機場合影留念。 照片由陳竹生親屬提供
“父親總是念叨想要回家鄉看看,這次回來祭祖圓夢,父親非常高興。”女兒陳淑貞説。
老兵和江西親屬在一起其樂融融
在結束在家鄉團圓、祭祖、參觀等行程後,圓夢後的陳竹生將於10月26日晚和兒女一起返回台灣。
《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裏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蓉
(作者:王劍 李韻涵 姜濤 編輯:丁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