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暨池田倡言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編輯:王瑞穎|2018-10-30 10:05:58|來源:人民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MAIN201810291524000016782592377.JPG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暨池田倡言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際,10月27—28日,由復旦大學、日本創價大學主辦,中華日本學會協辦,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承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與實踐——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暨池田倡言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創價大學理事長田代康則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玉宏代表中華日本學會致辭。池田大作先生向研討會發來賀信,由創價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校友汪鴻祥宣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李小林會長髮來賀信,由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許金平宣讀。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主持了開幕式。

 

原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特別紀念演講中指出,中日關係是實踐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關鍵命題,也是開展中日公共外交的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實踐中包括了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區域內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從哪個層面看,中日兩國都是理所當然包括在內的。中日關係應當表現為以合作共嬴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對於中日這一重要的雙邊關係,如何行穩致遠,如何建立持久的戰略互信,如何實現真正的民心相通,兩國社會各界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池田大作在賀信中強調説,世界正在快速地加深聯繫,同時國際社會中分斷的裂痕也每每出現。超越這種遺憾的悖論,構築持續發展可能的社會,必須站在人類利益的角度,共同面臨的全球問題挑戰,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識。不管人類面臨如何重大的考驗,只要存在敢於直面的青年,就不會失去希望。池田指出,50年前發表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是思考了日本與中國的歷史傳統、地理位置和民族親近性,這正是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這一倡言是在一萬數千名學生面前發表的,這些學生響應倡言的精神,在各自的人生進程中推動中日和平友好,這是他最大的驕傲。

 

創價大學校長馬場善久的紀念演講,從習近平主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論證了50年前美國經濟學者肯尼斯·博爾丁提出的“宇宙飛船地球經濟學”的主張,進一步闡述了池田大作人間主義關於超越民族國家、實現人類利益的理念。

 

劉玉宏在致辭中説,締約40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軌跡,生動詮釋了一個道理:國家之間“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日兩國只有深化友好合作,才能促進互利共贏,從而推動中日關係不斷向前發展。作為搬不走的鄰居,中日兩國應在政治上加強互信,經濟上合作發展,文化上擴大交流。

 

原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以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為出發點,倡議兩國人民多交流、多溝通,通過旅遊、留學、訪問等各種形式,深化彼此的認知。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只有夯實民間友好的基礎,中日關係才能得到最終的改善。

 

復旦大學池田大作思想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牧野長生則深情地回憶了1968年池田大作發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時的情景。他倡議日中兩國在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世界和平”理念的前提下,為了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而締結“中日永不再戰條約”。

 

當前中日關係積極向好,高層互訪順利實現,民間交流漸趨頻繁。在此背景下,中日兩國著名大學舉辦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可謂恰逢其時。會議共收到100余篇論文,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的160余名學者分別從和平主義、人本主義、教育主義、文化主義四個角度就會議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併為中日關係的改善與發展建言獻策。本次研討會還專門設立了“青年論壇”,為深化青年學者的交流提供了平臺。

 

今年適逢池田大作先生90華誕,復旦大學特地製作了紀念品以示祝賀。

 

參會代表與復旦師生400余人參加研討會開幕式。(人民網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