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成就可慰中山先生——訪澳門鏡湖慈善會理事長劉永誠

編輯:母曼曄|2018-11-13 14:33:55|來源:新華網

澳門曾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悠久的澳門鏡湖醫院,是孫中山先生最早行醫的地方。在先生誕辰152週年之際,記者專訪了澳門鏡湖慈善會理事長劉永誠。

 

劉永誠首先向記者介紹了鏡湖慈善會成立的歷史背景。清末年間,中國內憂外患,當時澳門人口中超過九成是華人,勞苦大眾佔了絕大多數,生活困苦,求醫無門。150多位澳門大中商戶、社會賢達遂籌資于1871年組建了鏡湖慈善會,鏡湖醫院也在同一年開業。

 

澳門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領風氣之先,當時的華商和知識界普遍接受科學救國、教育興邦的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在澳門華人中迅速傳播。加上孫中山先生對澳門非常熟悉,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親屬也多在澳門居住,因此這裡成了他行醫和早期革命工作的重要一站。

 

劉永誠説,1892年,也就是孫中山先生就讀香港西醫書院最後一年,應鏡湖邀請來澳門行醫,前後約一年時間。他也成為鏡湖醫院第一位西醫,讓鏡湖醫院從一家純粹的中醫醫院轉型為一家中西醫兼具的綜合性醫院。

 

孫中山先生在鏡湖醫院行醫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段經歷實為其早期革命運動的一部分。1892年10月至1893年3月,鏡湖醫院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兩次借款給中山先生,共計白銀3168兩,資助其革命宣傳之用。當時,孫中山先生每天到鏡湖醫院“贈醫”2小時,不受分文,並無酬金,以成善舉。12月,孫中山又在澳門開設了西醫藥局。

 

“這兩筆借款金額接近鏡湖醫院當時全年支出經費的一半,證明鏡湖醫院對孫中山先生的信任,對孫中山先生宣傳革命的認同。”劉永誠説。1897年,孫中山先生將這兩筆款項交還給鏡湖醫院。

 

孫先生來澳初期住在鏡湖醫院院內舊式廟堂式建築的第二棟閣樓,現已改建成門診樓。他在鏡湖行醫時使用的醫療器械、辦公桌、檯燈、長衫等物品,由鏡湖醫院送交國家保管,現在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展出。

 

劉永誠認為,如今,國家的發展成就,足以告慰先生,而鏡湖慈善會也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滄桑,伴隨國家和澳門的歷史變遷,發展壯大。

 

劉永誠説,鏡湖慈善會創立至今已有147年曆史,一直堅持“服務社會”的宗旨,致力於慈善、醫療、教育、社會服務四個範疇的慈善公益事業。目前,鏡湖醫院慈善會屬下包括鏡湖醫院、鏡湖護理學院、鏡平學校等多家機構,公益慈善體系成熟完備。

 

劉永誠本人從事房地産行業,曾任兩屆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他在2010年9月進入鏡湖慈善會擔任副理事長,2016年9月出任理事長,如今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

 

“在鏡湖慈善會服務,不領薪水,並且要有所貢獻。”劉永誠説,“作為澳門人,能夠加入鏡湖,很榮幸,能夠為整個澳門社會服務,對我來説也是一個榮譽。”(新華社澳門電 記者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