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才留島發展意願低 登陸打拼常態化

編輯:馬曉葉|2018-11-23 16:46:31|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日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佈“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台灣排名較去(2017)年退步4個名次,出現人才流失的警訊。島內專家也認為,人才不被重視、薪水不高、等弱項,造成“台灣的人才流出去,外面的人才進不來”的窘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四小龍成為過去式

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這也是有些台灣同胞唸唸不忘的優越感,和揮之不去的小確幸情節。可是,隨著島內低薪困境、市場小機會少、延攬人才滯後等問題,讓台灣各領域各專業人才看不到希望與未來,只能感嘆“薪酬難、人心冷”。

 

創業環境讓台灣人才心灰意冷。在嚴重的人才外流和短缺的境況下,蔡當局依舊先政治後經濟,拼政治的熱度超越拼經濟,“轉型正義”,“新南向政策”,“綠色恐怖”,都讓台灣同胞感覺蔡當局搞政治熱火朝天,拼經濟紙上談兵。島內輿論認為,蔡當局要當台灣人才的“靠山”,根本就是搞文字遊戲,空喊口號的假把式。政治環境影響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影響工作環境,政治熱度高過一切的當下,島內人才還有什麼心思工作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上班族近4成是月光1

台灣上班族近4成是月光

薪酬薪水讓台灣人才涼了半截。蔡英文上任之初承諾要“幫年輕人加薪”。可是如今島內年輕人並沒有看到諾言變行動,反倒見證了期待落空,諾言成了謊言。台灣1111人力銀行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21-30歲台灣青年中,95%的人不滿意目前職場生態,超過7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職場上最不滿意之處是“薪資太低”。比如台灣的大學教師月薪只有七萬五左右的新台幣,大學教授也只有月薪平均在十萬元新台幣上下,普通的台灣講師在台灣,鐘點費每小時只有七八百元。這些人除去交通費、餐費後,就所余無幾了,糊口易,養家難。所以,薪酬薪水的問題讓台灣人才心涼了半截,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和未來的夢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失業率攀升,基層勞工五一勞動節走向街頭爭取,主要訴求“反失業”、“要尊嚴”。(中評社 黃筱筠攝)

失業率攀升,基層勞工五一勞動節走向街頭爭取,主要訴求“反失業”、“要尊嚴”。(中評社 黃筱筠攝)

失業高升讓台灣人才灰心喪氣。數據顯示2016年台灣就業增加率僅0.62%,不到馬當局8年平均1.06%的6成,在失業人口中,20至24歲的失業率已超過13%,在所有年齡層中所佔比例最高。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又何談拿出特殊的措施來留住台灣人才呢?畫餅充饑,紙上談兵,只會讓台灣各行各業的人才選擇離島圓夢打拼。勞資矛盾加劇也成為台灣各級人才灰心喪氣的另一要素,漲工資有困難,工作崗位較欠缺,人難盡其才,崗難滿其長,久而久之,台灣人才留下來的心就會逐漸變冷,假如這種冰冷的心越來越寒,就再也不會相信蔡當局的美麗謊言了。

 

挽留措施讓台灣人才興味索然。歐洲在臺商務協會發佈2019年度建議書指出,台灣有關延攬外來人才的相關法律不但是疊床架屋,且幾乎“連台灣人都看不懂”,建議台灣當局予以簡化。同時,台灣的相關法律仍有欠缺彈性之處,尤其應排除“資深高階員工與經理人”,適用一般員工的工時及加班費規定。台灣如此的挽留人才的措施讓明白人越看越糊塗,外行人越看越迷茫。還有,蔡當局對各級人才看似如饑似渴,但是對他們的福利待遇、生活保障、就醫保健等方面卻是華而不實,比如對陸生納入健保一事,不僅反復無常,而且還出爾反爾,陸生和“外籍生”、“僑生”一樣,保費全額自付。如此的政策看不懂、措施講不明、保障有水分只會讓島內人才留不住,外部人才進不來。

 

創業環境差、薪資薪酬難、失業失心多、挽留措施單,老問題越積越重,新問題越累越多,舊病新病就會讓台灣的人才外流越加嚴重。顯然,蔡當局成為台灣人才外流的最佳“促銷員”和有力“助推者”。

 

島內人士指出,台灣的希望在大陸,只有兩岸好台灣才會好,也只有牢牢抓住大陸的發展商機才能讓台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騰飛,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台灣立足大陸走向世界。所以,良好的兩岸關係才是解決台灣人才外流的正道和良藥。

 

大陸商機多。大陸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第一大外貿順差來源、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台灣教師普遍認為,大陸的教育行業和重點院校職缺多、升遷機會大、研究經費有保障,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現實感。大陸先後設立的11個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擴大了對台資的開放,國務院接連出臺《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和《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大幅放寬服務業、製造業、採礦業等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商務部還將結合“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政策舉措,引導台資企業調整投資方向,協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幫助臺商解決在大陸生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遠見》雜誌今年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台灣年輕人願意到大陸求學、工作和創業。

台灣《遠見》雜誌今年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台灣年輕人願意到大陸求學、工作和創業。

大陸空間大。台灣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表示,台灣受薪階級包括企業主約70萬人在海外工作,其中35萬人在大陸,此外,表態願意前往大陸投資、工作或求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高達59.2%,7成上班族希望到大陸創業。台灣有50~100萬人在大陸就業,且以青壯、高階、專業及主管人才為主。台灣高層次人才的就業選擇也不再僅僅鎖定於歐美和東南亞,而是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大陸。一位畢業于台灣排列前十名的名牌大學台灣網友,坦言大學畢業後在台灣與大陸遭遇了工作的不同境況,工資薪酬比期待的要高,工作環境比台灣要順心。更有臺生臺青直言,來到大陸之後,我的生活越來越好,路越走越寬廣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調查顯示,台灣青年群體對大陸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

台灣《遠見》雜誌調查顯示,台灣青年群體對大陸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

大陸保障好。大陸開放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使得台灣來大陸的研究人員和學者,有了經費支撐和政策照顧,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助力他們創業發展;建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鼓勵台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推動“臺商走電商”,幫助台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為在大陸學習的台灣學生增設具有較高榮譽性質的獎學金;放寬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的就業地域;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取得大陸律師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執業範圍的措施,助力台灣籍律師在大陸創業圓夢。

 

習總書記強調,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分享發展機遇和提供同等待遇,這不僅有大陸為台灣同胞謀福祉、辦實事的善意,還有讓台灣同胞搭上大陸發展快車、共享大陸發展機遇的誠意。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臺胞選擇留在大陸不回台灣,除了薪水的問題,更多則是順心、安心、溫馨的打拼環境,因為在這裡臺胞創業顧慮少、生活憂慮少、工作煩心少,大陸強有力有感有親情的便利舉措,以及尊重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的環境氛圍,既助推了臺胞融入大陸的腳步,還提升了臺胞立足大陸的信心,增強了臺胞紮根大陸的動力。(本網特約評論員賈永輝供稿,僅代表個人觀點。)

惠臺政策吸引臺青大陸圓夢 “創二代”靠新技術獲天使投資

2018-11-23 16:17:24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兩岸新媒體聯合採訪:創新吸引台灣人才進廣東

2018-11-06 15:18:28
展開全文

《改革風來,兩岸花開》——速度篇

2018-11-23 09:50:58
展開全文

十九大一週年,同胞心中的“秤”日益公平(蕭蕭話兩岸)

2018-11-22 16:53:10
展開全文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北京市臺胞參觀特展感受“偉大變革”

2018-11-22 09:21:38
展開全文

台灣人才集聚福建安溪 “第一資源”成産業“加速器”

2018-08-06 10:37:46
展開全文

鐘厚濤:兩岸關係開啟新征程 和平統一再譜新篇章

2018-11-20 17:22:00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