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把握世界經濟方向,為什麼要登高望遠?

編輯:母曼曄|2018-12-02 00:00:02|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五(30日)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第一階段會議時,呼籲各成員國領導人“登高望遠,以負責任態度把握世界經濟大方向”,並應該再次拿出勇氣,展示戰略視野,堅持“開放合作、夥伴精神、創新引領和普惠共贏”,引領世界經濟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過去10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了關鍵領導作用。今天,當各成員國領導人再次共同討論全球經濟話題時,他們面對的現實是:世界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衝擊全球多邊體系。世界各國是選擇繼續推動全球化、擴大自由貿易、加強彼此合作而非對抗?還是把追求本國利益置於全球利益之上、推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引發全球動蕩?

 

可以説,他們正為自己、為世界經濟作一次艱難的歷史性選擇。這一選擇呼喚政治家們要登高、要有戰略視野,而不應僅僅局限于當下。

 

為保持開放和合作,世界各國有必要盡力維護自由貿易和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其核心就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它有明晰的規則和懲罰機制,讓全球貿易更加便利。同時,WTO還為各成員經濟體提供一個解決貿易衝突的解決機制,從而避免通過暴力或者戰爭解決爭端。

 

不幸的是,近年來WTO一直面臨著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威脅。比如,有的以國內法來裁定其貿易夥伴的行為是否違規,並強行增加額外關稅。這一做法直接威脅到了WTO的運轉,破壞了全球多邊貿易體制。本屆G20峰會主席國阿根廷總統馬克裏指出,在過去數年中,目前的多邊體制日益受到攻擊。

 

峰會期間,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國組成的金磚國家領導人舉行磋商。他們一致認為,應全力支持以世貿組織為代表、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確保透明、非歧視、開放和包容的國際貿易。

 

人們回顧歷史,都看到,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正是G20國家都採取了共同立場,協調經濟政策,避免採取保護主義措施,才最終讓全球經濟重拾增長態勢。G20領導人在十年前應對金融危機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夥伴精神。今天,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由於G20國家GDP佔全球經濟總量的85%,毫無疑問,它們的團結一致抑或是彼此相背而行,將決定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各國人民的福祉。

 

對此,歐盟代表團在G20峰會分發的政策文件中指出,2008年危機被成功化解的事實説明,通過彼此協作,我們可以克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所帶來的挑戰,保持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確保世界各國安全和繁榮。從這個意義説,無論金磚五國,還是歐盟,都表達了加強彼此開放合作、協作的夥伴精神的決心。

 

在本屆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特別呼籲各成員國領導人要“堅持創新引領,挖掘經濟增長動力。”創新對經濟增長有多重要呢?

 

諾獎經濟學家菲爾普斯在《大繁榮》一書中致力於探究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和人類社會繁榮的根本原因。他認為,儘管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都會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鼓勵創新卻為經濟增長帶來更多的貢獻。換句話説,創新才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

 

發展很重要,但持有包容性發展視野的政治家們卻不多見。一些西方國家如今出現了反全球化的潮流,部分原因在於社會的貧富分化。儘管自由貿易和全球化讓世界各經濟體整體受益,但一部分人受益更多,另一部分人受益較少,甚至沒有受益。這就會導致對全球化的質疑和反對。如果政治人物沒有擔當,就很容易把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當成公眾對經濟境況不滿的“替罪羊”。

 

習近平在G20講話中指出,“當今世介面臨的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都和發展問題相關”,要“堅持普惠共贏”的原則。他説,自10年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儘管經濟增長迅速,中國政府卻把減貧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並決定在2020年徹底消除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這是包容性發展的一個典型事例。

 

這十年,中國一直在深化改革並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比如先後設立了12個國家級的自由貿易區。最近的一些改革措施令人印象深刻,如在金融、保險、汽車、飛機製造業的許多市場準入限制已經取消,安聯保險、巴斯夫等國際企業已經獲准在華設立獨資企業,它們不再受到以往的合資股比限制。

 

全球化的今天,“各國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無論前途是晴是雨,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那種追求自己優先、零和博弈的做法短期內看似可以給自己帶來優勢,但長期看來,卻會對全球經濟帶來破壞性影響,也將給它未來發展築下藩籬。

 

一個不健康的全球經濟,各國都將是受害者。正確把握全球經濟發展方向,需要登高望遠,每個人都需要這樣,政治家們更應如此。(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