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載 經濟發展當驚世界殊
改革開放40年,是見證中國經濟奇跡的40年。40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國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一步一步走出精彩,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成功地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生活從貧困走向充裕、走向小康。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讓中國走入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時代。40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勠力同心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開闢經濟發展新境界,闖出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中國道路。1978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只有3679億元,2017年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按不變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33.5倍,年均增長9.5%,平均每8年翻一番,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1978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00美元,2016年則提高到8250美元,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準,7億多人口擺脫了絕對貧困,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了中國機遇。改革開放40年,中國從一個封閉半封閉的發展中經濟體躍居開放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充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世界經濟儘快走出危機作出了應有貢獻。加入世貿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讓中國經濟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和企業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紅利、搭乘中國經濟發展順風車創造了最大可能。
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結構日趨優化,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不斷提高……站在今天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展的奇跡,既需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探索或總結這些奇跡的決定性因素。
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將改革開放推向深入。改革開放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直面黨情國情世情變化,我們黨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觀大勢、謀全局、把方向、幹實事,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凝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投身改革開放大潮、追求美好生活的磅薄之力,推動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40年的實踐充分表明,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
解放思想,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也是解放思想、理論創新的歷程。1978年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為隨後的改革開放事業掘開了思想解放的缺口,為如何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提供了全新的認識。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及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以思想解放與理論創新為先導,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不斷邁入新境界。
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改革開放,本質就是一場體制機制的革命。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廣東、福建兩省率先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由此拉開了氣勢磅薄的改革開放大幕。自此,農村、國企、財稅、金融、外貿等領域全方位、立體式的一系列改革開放舉措接踵而至、開花結果,從而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釋放改革開放紅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生産力、發展了生産力。可以説,改革開放40年,也是體制機制創新由淺入深、由局部走向全面的40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們走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改革開放再出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深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者張德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