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站“神經中樞”不再被“卡脖”

編輯:王瑞穎|2018-12-07 11:18:00|來源:經濟參考報

12月6日,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軍民融合核安全級DCS平臺——“龍鱗系統”(NASPIC)正式發佈。這一平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已通過最高等級的功能安全認證,部分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這意味著我國核電站“神經中樞”不再被國外“卡脖子”,而且“龍鱗系統”具備“走出去”條件,有助於我國核電技術實現整體出口。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所所長助理劉艷陽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龍鱗系統適用於核電站、研究堆、小堆等多種類型項目,與國外的DCS平臺相比在成本上有極大的降低,後續的技術研發方向將是智慧化、無人值守等。

 

據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吳琳透露,目前龍鱗系統已經有2個真實的工程訂單,後續訂單正在最終確認,預計將在融合後的“新”華龍一號項目中應用。

 

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簡稱“DCS”,被稱為核電站的“神經中樞”。其中,核安全級DCS作為DCS的關鍵組成部分,用來完成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限制或減輕事故後果,保障反應堆及人員安全,是核電站安全運維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這項技術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我國在役核電站大部分DCS系統都是進口,技術上的受制於人也抬高了造價成本。

 

按照中核集團“龍騰2020”總體部署,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自2013年起正式啟動該項目的研發,堅持全數字化、全自主化、全過程監管,經過包括安全級通信協議、高可靠的微內核引導軟體等在內的一系列核心技術攻關,歷時5年完成。

 

“龍鱗系統”包括主控制站、安全顯示站、網關站、工程師站等,目前在軟體和系統集成方面已經實現100%的國産化,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特點。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所儀控中心主任吳志強介紹説,與國外DCS平臺相比,“龍鱗系統”繼承了軍用安全級平臺和華龍一號先進堆芯測量系統等安全級設備的核心技術,後發優勢使之更加成熟可靠;設計、驗證、試驗鑒定等各個環節符合了最新、最全、最嚴格的國際和國內標準要求;採用先進可靠的信息安全技術,通信誤碼率低至10-11,領先國際標準一個量級;機械結構具備高抗震性能,能夠保證極端自然條件下的正常工作,滿足三代核電要求;研發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安全作業系統,有利於之後的程式迭代。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任趙成昆表示,新形勢下,關鍵儀控系統“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自主化,有力突破出口限制,將助力“華龍一號”走出去。

 

在他看來,世界核電發展整體呈上升趨勢,與其相關的設備市場空間得以釋放,按單臺核電機組投資150億元、設備成本佔比60%計算,建設一台核電機組就可以釋放設備市場空間90億元。(記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