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中國公佈“成功密碼” 改革開放將創造更大奇跡

編輯:王瑞穎|2018-12-18 17:28:24|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中國奇跡”、“人類發展史上不可思議的成就”……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經常給予的客觀評價。這一奇跡是如何創造的?它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什麼?在中國星期二(18日)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系統地總結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走過的歷程、取得的成就、意義以及寶貴經驗,向中國共産黨人和全體中國人民發出了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動員令。 

 

習主席的講話長達一萬餘字,從思想理論、經濟建設、民主政治、文化發展、民生改善、生態保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和平統一大業、和平外交、黨的建設等十個方面,對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性成就進行了總結回顧。他強調指出,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這些總結分析內容厚重、坦誠自信,世界不僅可從中獲知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密碼”,更可感知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為什麼會有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與信心。 

 

當世界回望中國改革開放這40年的變化,不難理解中國人今天內心的自豪和驕傲:國家從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到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多年超過30%;人民從溫飽都成問題,到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中國從當年面臨被“開除地球球籍”的危險,到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些歷史性巨變,中國僅用了短短40年,難怪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感嘆:改革開放使中國命運徹底跳出了近代以來的“下降通道”。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自豪地表示,“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中國人為什麼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習近平在講話中堅定地指出,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他從九個方面總結了中國從改革開放40年中獲得的寶貴經驗,並要求把它們作為中國未來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的極為重要的指導原則。  

 

這些寶貴經驗包括: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擴大開放、全面從嚴治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等。  

 

毫無疑問,這九個方面的寶貴經驗,應該是國際社會最感興趣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密碼”。其中,中國對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經驗,對發展中國家來説尤有借鑒意義。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計劃經濟或類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歐亞國家大約有30個,但直到1997年,絕大部分經濟轉軌的國家GDP還沒有恢復到1989年的水準,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在經濟轉型中沒有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習主席在講話中談到了中國的經驗: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他特別強調,“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這些經驗與論斷,有力保證了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始終在正確的航道上前行。 

 

走過40年,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一方面,中共十九大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奮鬥目標,制訂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另一方面,全球範圍內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國發展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在上升。對此,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這是給中國人的提醒,也是在給人民加油鼓勁,更是向全黨和全體人民發出了將改革開放繼續推進的動員令。 

 

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前面會有不少激流險灘,其複雜程度、敏感程度和艱巨程度,讓不少外國分析家咋舌。中國深知,在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靠的就是“信仰、信念、信心”以及拼勁和幹勁。如果説過去40年中國創造了令世界感嘆的 “人間奇跡”,那麼,未來4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中國仍將會用實際行動驗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的預言,這就是:一個開放、寬容、自信和創新的中國,將會給世界帶來更大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