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見證、參與、奉獻、共享中國改革開放

編輯:母曼曄|2018-12-20 09:13:1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作為一個懂得感恩的國家,中國在回望過去40年的發展成就時,自然不會忘記那些曾經給過中國支持和幫助的外國人。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向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國朋友和世界各國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有10位外國友人獲得了“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他們中有幫助中國應對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阿蘭•梅裏埃,有被中國國有工廠聘為首位廠長的“洋廠長”威爾納•格裏希,有幫助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克勞斯•施瓦布,有助力中國電子工業發展的松下幸之助,還有堅定支持“中國模式”的李光耀,推動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的薩馬蘭奇……這些不同國家的獲獎者來自醫療、製造、電子、體育、服務、政治、財經等多個領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與貢獻者。

 

40年前中國決定改革開放時,因受十年內亂所累,國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各項事業百業待興。而在中國之外,全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世界經濟正快速發展。學習取經、把優秀人才和發展經驗引進來,成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迫切需求。

 

比如,德國企業管理專家威爾納·格裏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聘請的第一位“洋廠長”,他在1984年受聘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後,將品質、市場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引入企業管理中,使得該廠柴油機對東南亞7個國家批量出口,對中國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産生巨大影響。

 

比如,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任內,積極推動在中國蘇州設立的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使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國際合作示範區;他所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理念以及推行的“組屋”計劃,為中國解決住房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借鑒。

 

事實上,參與中國改革開放並做出貢獻的外國人成千上萬。作為其中的傑出代表,這十位獲獎者不僅是中國向世界開放的縮影,他們為推進中國改革開放所做的工作、事業、項目,反映的是中國不斷發展、與世界越走越近的改革進程。以他們為代表的一大批外國友人,在中國改革開放從“跟跑”到“領跑”、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人民對此永遠不會忘記。

 

當然,發展起來的中國,同樣也給世界帶來了許多驚喜:中國巨大的市場,成為許多跨國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的經貿合作區,帶動當地就業超過20萬人;2004年以來,中國累計提供國際人道主義援助300余次,平均年增長率為29.4%;除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外,中國還免除了欠發達國家數以百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對非洲國家提供至少600億美元的發展資金,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數十萬人的人才培訓……正如習近平在講話中所説,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在新的起點上再次出發。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持續創新的土壤、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中國給外國人、外國企業提供的發展空間與機遇,顯然要比40年前更大、更多。見證、參與、共享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將是每個外國人、每家外國企業不可錯過的機遇。(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