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大陸改革開放中的角色
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合成圖
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在過去的40年時間內,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2月18日,大陸舉行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三度提及台灣,那台灣在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中扮演何種角色?
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與台灣息息相關
20世紀70年代,隨著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中國的國際政治戰略由“兩個拳頭打人”轉變為“和美抗蘇”,經濟戰略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改革開放。
1978年12月15日,中美經過長達十年的接觸和談判,美國宣佈與台灣“斷交”、“撤軍”、“廢約”,中美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即“中美建交公報”)。3天后(12月18日),中國共産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作為中國政府內外政策調整的重要一環,在中美建立外交關係的同一天(1979年1月1日),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顯示大陸採取以和平方式為主的解決祖國統一問題。中美建交、改革開放和《告台灣同胞書》在時間上的緊湊性,不是簡單地巧合,而是三者之間有內部關聯性。
台灣問題之所以和改革開放密切相關,根本原因在於改革開放需要一個安定的內外部環境。20世紀70年代末之前,影響中國大陸安全穩定最重要的議題就是美國支持台灣與大陸對抗。在中美建交和大陸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後,大陸就基本上具備了發展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外部環境。
台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
經歷了20世紀70、8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的台灣企業,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另一方面也開始面對島內日益提升的土地、人力成本,因此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在外商還處於觀望徘徊狀態的情況下,富於冒險的精神的臺商就開始來大陸投資興業。
首波臺商西進的大潮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製鞋、成衣、傢具、五金等傳統製造業和加工貿易為主,多為中小型企業,分佈在廣東東莞、中山、佛山等地,大大帶動了投資地的經濟發展。1978年廣東省的GDP位列大陸第五名,但1990年攀升到第一名並長期穩居寶座,這與臺商的投資密不可分。據稱,以幫Nike、Adidas、New Balance等世界品牌運動鞋代工的寶成集團(在大陸為裕元集團)在高峰期的員工數曾一度接近10萬人。
此後,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又先後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高新産業(以郭臺銘的富士康集團為代表)、2000年之後的服務業(以金融業為代表)、2015年之後的青年創業等三個高潮。儘管如此,加工貿易仍是臺商投資大陸的主體。2016年中國大陸對美出口前十大企業中,有八家是臺商投資企業。
隨著外商對華投資的加大,臺商投資在大陸吸收境外投資的比重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6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104314個,佔比11.2%。實際使用台資671.1億美元,台資佔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4%。2018年1-6月,加上臺商經第三地轉投資,大陸實際批准台資項目2176個,同比增長19.3%,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8.4億美元,同比下降5.2%。
台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重要獲益者
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有民族情感的原因,有兩岸同屬一國的因素,也有經營獲益的考慮。以在大陸經營較為成功的康師傅集團為例。
1988年,在台灣擁有一家小廠房的魏氏兄弟來大陸交流,無意中發現了大陸的巨大市場。1991年9月,魏氏兄弟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800萬美元,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由於其産品的競爭優勢,康師傅速食麵旋風很快刮遍大江南北。1994年開始,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瀋陽等地建起16個生産基地和179條生産線。2016年,康師傅在香港二級市場的市值為67.5億美元。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增長了80多倍。2017年,其營業收入達589.54億元,在中國速食麵市場銷售量佔有率44.2%,銷售額佔50.6%。康師傅集團董事會主席魏應州也承認:“站在歷史角度看,正是有了改革開放的機會,才讓我們中國人民有機會富起來。”
如果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台灣從與大陸的經貿關係中更是獲益匪淺。1979年,兩岸貿易額為0.8億美元,大陸獲得順差0.4億美元。然而近40年後,2017年兩岸貿易額為1993.9億美元,台灣對大陸順差1114.1億美元。2018年1-6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078.2億美元,同比上升22.0%。其中,大陸對臺出口232.1億美元,同比上升14.4%;自臺進口700.1億美元,同比上升26.8%。大陸對台灣貿易逆差509.6億美元。台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台灣應該進一步參與大陸改革開放
目前,與台灣問題相關的中美關係、改革開放都進入了新時代,台灣該做出何種選擇呢?2016年後,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發展陷入僵局。同時,蔡當局實行所謂的“新南向政策”,鼓動在大陸的臺商轉移至東南亞。然而,由於大陸積極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而且一直主張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改革開放的成果,兩岸民間交流交往並未受到重大衝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週年慶祝大會上表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對於台灣而言,唯一正確的選擇是進一步參與到大陸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來,與大陸攜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不僅與大陸未來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有關,而且與台灣的安全和民眾的福祉密切相關。 (作者 張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