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年貨包裏裝些啥?

編輯:母曼曄|2019-02-02 10:21:50|來源:新華網

農曆新年臨近,香港街頭大包小包採買年貨的身影一天比一天多。香港人的購物袋裏,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年貨?

 

中西並蓄的賀年小食

 

香港包羅中西文化,這一點在賀年小食上也有所體現。

 

傳統之處在於,香港不少人家過年都會準備“全盒”。“全盒”多為圓形或多邊形,分成多格,裝滿各種賀年小食。中心那格一般放瓜子。客人來拜年,主人抓一把瓜子奉上,寓意“抓銀子”,在新年為客人增福添財。

 

裝在“全盒”裏的小食花樣繁多,傳統的有糖蓮子、糖冬瓜、糖蓮藕等八種甜食,合稱“八甜”;也有笑口棗、油角、煎堆等油炸食品,統稱“油器”。這些都是香港人過年前集中採購的年貨。

 

傳統賀年小食各有吉祥寓意:甜食代表甜蜜好運,笑口棗表示“笑口常開”,油角則有“新年露頭角”之意。

 

深水埗一家傳統糕點店的店主吳太太説,以前過年人們會在家自製“油器”,“在家支起大油鍋來油炸,就寓意‘家肥屋潤’”。

 

如今,更多人選擇到糕點店買現成品。在吳太太的店裏,剛炸好的一盤油角擺上櫃檯,不出幾分鐘就賣光。她説,賀年點心裏,屬油角銷量最好。她今年準備了1000斤餅皮,可做成3000多斤油角。

 

吳太太説,傳統的油角以花生、芝麻、椰絲和糖混合成餡,裹上餅皮油炸。近年來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店裏陸續推出豆沙、肉松、榛子巧克力醬、奶酪等新口味。

 

傳統小食不斷創新,新派零食也漸被納入“全盒”。日本點心、歐洲巧克力、西式曲奇等,過年前被各超市擺在顯眼位置,吸引不少人購買。

 

蘊含“好意頭”的年味飾品

 

香港的年味,除了食物的美味,一定也少不了年花的香味。記者在香港不止一次聽人説:“有花才是過年。”

 

每當春節臨近,香港各處都會開辦年宵花市,供市民集中選購年花,各花店也會迎來銷售高峰。

 

在銅鑼灣鵝頸橋邊的一家花店,女店主捧著碗,一邊吃午飯一邊接待絡繹不絕的買花者。“這幾天比較忙,我們吃飯都是站著的。”她笑道。

 

年花種類繁多,各有“好意頭”:百合代表“百年好合”、劍蘭寓意“步步高升”、桃花催旺“桃花運”、銀柳寓意“有銀(錢)有樓”……

 

店主介紹,賣得最多當算水仙、年桔和蝴蝶蘭。水仙可算是最傳統的年花,“聞到水仙清香就知是過年”。年桔取“吉”的諧音,寓意“大吉大利”。蝴蝶蘭造型優雅、顏色艷麗,配上綠葉、紅果和金絲帶,喜慶熱鬧的年味立馬出來。

 

香港市民陳小姐告訴記者,年花捧回家,一般都要挂上些利是封,利是封裏還要塞些錢,“這樣來年才能交好運”。

 

她説的利是封即紅包,也是香港人過年必備的年貨,一般距離春節還有一兩個月時商店就開售。利是封設計巧妙,製作精美。材質有紙有緞有絨布,設計有卡通可愛型,也有高端大氣版,款式包括套印、鏤空、立體、刺繡等,顏色也不拘于紅色一種。

 

不論是用來裝飾年花還是發紅包,利是封裏裝的錢都不算“大額”。人們挂利是、討利是、贈利是,更多為的是熱鬧的氛圍和“利市、利事”的好意頭。

 

烹制“團圓味道”的食材

 

香港人的年夜飯桌上,盆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菜肴。一個大盆裏,海鮮、肉、幹貨、蘿蔔等十余種食材層層疊疊,堆得高出盆沿,寓意“盆滿缽滿”。一家人圍坐享用,熱氣騰騰,象徵喜慶團圓。

 

為了烹制這道飽含“團圓味道”的菜肴,香港人早早就開始採購食材。一個多月前在維多利亞公園開幕的大型展銷會——工展會上,不少人拉著小車“掃年貨”,花膠、鮑魚、冬菇等做盆菜要用的海味和幹貨大受歡迎。

 

用於盆菜的食材都有講頭:冬菇圓圓像錢幣,蘿蔔(又稱“菜頭”)寓意“好彩頭”,枝竹代表“知足常樂”,蠔豉諧音“好事”,鯪魚球寓意“年年有餘、財源滾滾”……

 

也有商家推出搭配好的“盆菜套餐”,讓顧客把這些寓意吉祥的食材“打包”帶回家。

 

一白一紅兩塊糕也是年夜飯必備。白的是蘿蔔糕,用搗碎的新鮮白蘿蔔搭配臘肉、瑤柱、蝦米等,切片煎黃,外酥裏糯。紅的是蔗糖年糕,可煎可蒸,香甜軟糯,更有著“年年高升”的寓意。

 

記者小年夜在一家連鎖中式餅店看到,除了原味糖年糕,還有薑汁、椰汁、杏汁等多種口味。店員介紹,糖年糕開售一個多月,原味和椰汁味最受歡迎,已經接近售罄。

 

記者在這家店“搶”到最後一塊椰汁味糖年糕,卻沒能買到蘿蔔糕。店員説,蘿蔔糕需要冷藏,每天備貨量有限,“你要買蘿蔔糕,可以明天早點來”。(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郜婕 丁梓懿 陳其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