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的展望:兩岸未來的路雖坎坷 仍要前行
歲末年初,總是回顧與展望的時刻。在2019年國臺辦首場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馬曉光應要求簡要介紹了2018年兩岸關係發展和對臺工作的情況,令人不禁感慨:兩岸未來的路雖坎坷,但仍要前行。
眾所週知,2018年,又是一個兩岸同胞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的年頭。臺海形勢依舊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對內仍然只顧著“台獨”利益、不顧民生死活,對外仍然是挾洋自重、甘當美日棋子。而祖國大陸,則是仍然以同胞福祉為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推出“31條”,積極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積極為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胞解決實際困難,引領兩岸關係朝正確方向發展。
所以在這一年,島內民間也出現了一種聲音: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産黨一起來比賽,誰更愛台灣。這樣的聲音,正是對祖國大陸各種積極作為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民進黨當局不顧民生福祉的否定。正如馬曉光介紹的:我們心繫廣大台灣同胞利益福祉,採取一系列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制發台灣居民居住證、取消台灣居民就業許可證、實現向金門供水等,在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方面邁出新步伐。
2018年,大陸良好的發展勢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台灣普通民眾,願意把自己的未來寄託于大陸,他們前來大陸求學、求職、創業,在這裡打拼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大陸在持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項交流方面也是更加努力,令兩岸經貿聯繫越來越密切,各領域交流交往持續擴大深化,兩岸貿易往來再創歷史新高,全年貿易額為2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3.2%。臺商投資穩步增長,全年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4911個,同比增長41.8%。截至2018年底,累計批准台資項目107190個,佔實際使用外資項目總數的11.2%。有73家臺企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台灣工商界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人數已超過了往年。
而同一時間,台灣的執政者們又在做什麼呢?2018年,民進黨當局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繼續推行“去中國化”的倒行逆施遭到島內有識之士的普遍反對,所謂“奧運正名公投”案遭到挫敗,民進黨在年底的地方縣市選舉中大敗;而大陸在國際上的朋友圈則是越來越大,一個中國原則越來越得到國際認同。這便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
路雖坎坷,仍要前行。展望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和平統一方針提出40週年。2019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重要講話,為開展新時代對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儘管兩岸關係不可能一帆風順,“台獨”勢力仍在不停地挑釁生事,但只要兩岸同胞同心,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就如馬曉光所説:相信在新的一年裏,兩岸同胞交流會更加熱絡,合作會更加密切,親情會更加增進。兩岸同胞攜手同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國台灣網網友: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