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廣播日來臨 業界人士表示借助新技術手段廣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編輯:母曼曄|2019-02-13 17:02:2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 林維)每年2月1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廣播日”。當今數字通信時代,廣播能觸及到的人仍多於任何其他媒體平臺。廣播不僅能及時向人們傳遞信息,還能提高人們對重大問題的認知。業界人士認為,廣播媒體應抓住物聯網、5G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提供垂直化、精準化的産品和服務。

 

“世界廣播日”也被稱作“世界無線電日”。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將每年2月13日定為世界廣播日,彰顯廣播在促進教育、言論自由與公眾辯論以及自然災害中傳播重大訊息等方面所具有的載體功能。今年,“世界廣播日”的主題為“對話、寬容與和平”,旨在紀念無線電廣播在激發公共辯論、加強公民參與和促進相互理解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2019年“世界廣播日”的致辭中説:“廣播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即使在當今數字通信的世界裏,廣播能觸及到的人仍多於任何其他媒體平臺。它向人們及時傳遞信息,還能促使人們對重要問題提高認識。廣播也是一個人際互動的平臺,能讓人們藉以表達觀點、擔憂、不滿,能把人們凝聚在一起。對聯合國而言,特別是對我們的維和行動而言,廣播又是向戰亂地區的人們傳遞信息、幫助其團聚、賦予其權能的重要途徑。值此世界廣播日,讓我們認識到廣播在促進對話、容忍、和平方面的巨大威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迅速發展,給包括廣播在內的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衝擊。但廣播因其便利性、伴隨性、流動性等優勢,仍然擁有自己的消費市場。接受記者採訪的聽眾朋友表示:“一般都是跟太太出去玩的時候車上會放(廣播),會專門搜一些音樂頻道聽。再就是上班(開車)的時候,會聽一下路況。”

 

“每天中午我都會聽上海交通廣播的一段節目,叫《1057大家幫》,這個節目每天都能幫聽眾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可以説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傳播了很多正能量。”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統計,全球目前共有超過4萬個電臺。即便是在欠發達地區,廣播覆蓋率也超過75%。也就是説,比起電視、互聯網等“後起之秀”,廣播這一歷史悠久的媒介仍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江蘇徐州的聽眾周先生表示,廣播已經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早上一般都聽的是新聞節目為主,了解一下最近發生的重要新聞。睡前聽的廣播一般都是英文廣播,比如《慢速英語》、《英語咖啡屋》等。因為我覺得現在廣播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很多人把它當做一個教育工具。實際上我覺得廣播在發展過程當中它的作用發生變化了。”

 

傳媒研究專家 胡正榮教授建議,廣播媒體應抓住物聯網、5G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提供垂直化、精準化的産品和服務:“首先就要抓住音頻平臺或者音頻市場著力發力。但是靠傳統的廣播業態、靠傳統的廣播內容實際上是很難的,所以廣播就更需要更細化、更垂直、更加精準化,這樣它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一個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路徑。第二,廣播更多地要轉化成一種服務型的一個行業。基於大數據、基於人工智能,做音頻的人就要給用戶提供通過音頻介質連結服務跟內容,連結線上跟線下,連結個體跟群體。比方説出行、購物及其它需要,完全就可以通過聲音去實現。”

 

專注于車載音頻開發和創新的聽伴創始人兼CEO俞清木表示,當廣播擁抱車聯網等新技術時,將會創造出更多價值:“在即將到來的車聯網時代,技術的創新會給廣播電臺提供革命性的變革,會給聽眾帶來更多、更好的體驗。未來的廣播可以更智慧,它可以策劃並製作出各類節目來滿足聽眾的個性化需求。在交互上,車聯網廣播能夠更高效地實現互動,車聯網廣播可以讓用戶和主播實現即時溝通,打造全新的音頻社區和互通渠道。”

 

俞清木表示,廣播是通過技術手段傳送音頻內容的傳播工具,只要能用好最新技術,看準發展趨勢,廣播會創造出更多價值,吸引更多受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