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媒體:粵港澳大灣區藍圖已繪就 機遇在眼前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勾畫未來大灣區發展願景。港澳媒體對此高度關注,評論指出,藍圖已經繪就,機遇就在眼前。港澳兩個特區順時而為,乘勢而上,一定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港澳同胞將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促進三地優勢互補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香港《大公報》19日發表社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事關我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的全局,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戰略意義。
評論強調,大灣區建設是港澳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的重大機遇,有助港澳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促進港澳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增進港澳同胞福祉。
香港《明報》則觀察到,《規劃綱要》勾畫的大灣區願景,很大程度就是透過拆墻鬆綁,突破創新政策,深化區域合作,強化協同效應,讓三地各自優勢得到更好發揮。
《澳門日報》刊文援引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的言論表示,建設大灣區屬國家戰略,目的是推動形成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一國兩制”的實踐創新。
國家對大灣區有著重大的期望,期望粵港澳三地構建開放型協調創新共同體、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國家全面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先行地。
堅守“一國”之本 善用“兩制”之利
香港《文匯報》刊登評論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出臺,是港澳發展列入國家戰略規劃的重要標誌性事件,是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舉措。
評論指出,在推動落實《規劃綱要》的過程中,香港社會需要確立與“一國兩制”制度相適應的規劃意識。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講清楚:對經濟發展作出規劃,是我國的一種制度優勢,是我國創造經濟奇跡的重要原因。將香港的發展納入國家戰略發展規劃,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報在另一篇文章中,援引中國國際交流中心産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的言論稱,粵港澳大灣區是代表中國最高開放水準的戰略平臺,承擔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性戰略功能,下一步的重點是如何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形成制度合力。
王福強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代表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以制度創新為主要特徵,突出表現為要素自由、標準對接、資質互認、民生合作、治理協同等,是從制度對接上開展合作。
《新華澳報》19日發表題為《新時代有新作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評論稱,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創新精神,對“一國兩制”條件下的區域合作,進行了新探索及新實踐。
文章指出,因為國際上有名的大灣區——東京、紐約、舊金山灣區,都是位於同一個地方行政區內,行使同一種法律制度,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兩種制度,三個地方一級行政區域、三個法域、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這中間的協調工作極考“功夫”,更顯創新精神和闖將氣概。
增強國際競爭力 為人類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香港商報》刊文表示,展望未來,香港不論在民生及經濟上都與大灣區息息相關,各界應準備充足搭乘灣區快車,配合發展共同建設,做到整個大灣區的經濟産業發展多元化,令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和優質生活圈,為香港發展提供強勁引擎。
《澳門日報》則刊文援引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的言論,他呼籲大家應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機遇,與廣東九個城市和香港一起攜手加快建設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使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他強調,粵港澳三地透過《規劃綱要》,定能相互協調、相互分工,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灣區。
香港《大公報》評論稱,大灣區建設可為人類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建設好大灣區有利國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而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灣區經濟發展模式,將是對人類社會的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