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界人士:大灣區規劃綱要加快區內金融互聯互通、錯位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香港金融界人士表示,伴隨新政策的出臺和接下來的逐項落實,香港金融體系結構將會愈發豐富,大灣區金融業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加快,從而最大限度整合區內外金融資源,促進大灣區內外實體經濟發展。
互聯互通協同發展形成合力
業內人士表示,規劃綱要針對大灣區金融的擘畫,一方面將增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將更廣泛而深入地輻射內地,影響全球。
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表示,規劃綱要中有關大灣區金融的基本亮點在於要素市場的互聯互通,尤其是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強調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鼓勵區內人民幣的跨境投資及使用,包括發行跨境人民幣基金、理財及保險産品、人民幣計價風險管理工具、綠色人民幣債券等。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香港金融發展局董事胡章宏表示,規劃綱要圍繞區域內各個城市不同的優勢和資源稟賦,明確提出在不同城市的金融服務業務發展中建設一系列中心、平臺、市場、試驗區、示範區和交易所,相關提法表明大灣區金融發展具有巨大潛力,也為區域金融業的協同發展明確了重點,更容易發揮優勢,形成合力。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廣州、深圳、 澳門、珠海為依託,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胡章宏説。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預期包括金融市場、金融産品以及支付系統等的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基金和保險産品的互認等,將會進一步擴大,行業的進入門檻也會降低,這都將擴大香港金融機構的服務腹地,並提供更多業務機會,提升香港金融業的總量,資金融通和人才交流將更加密切。
錯位發展形成多樣性特色金融
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産業,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表示,大灣區特色金融,將在綠色發展及科技成果的原創、轉化等方面大顯身手,灣區內各地錯位發展有助於形成大灣區多樣性特色金融。
為把握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駐港大型中資企業、內地大型企業和香港企業,2018年12月在香港聯合發起成立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科創中心,促進香港再工業化,協助香港優勢産業在灣區發展,並與廣東及澳門等地企業和機構攜手,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
胡章宏表示,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將積極配合規劃綱要的落實,發揮香港與灣區優勢,支持大灣區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幫助香港經濟、産業轉型升級。
胡章宏認為,伴隨新的政策出臺,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打造一系列新的中心、平臺以及發展特色金融等目標的推進,香港金融體系的結構將愈發豐富。隨著區塊鏈等科技應用的深入以及金融科技等新業態的不斷培育,香港金融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活躍度的不斷提高也將帶動香港金融業自身的良性發展。
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統計,2018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共42062億元人民幣。
程實認為,香港作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國際資産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借助大灣區人、財、物互聯互通和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升級及輻射等,將進一步提升資本聚集及融通能力,為香港金融業帶來新的業務品種。
有序打通大灣區金融體系
香港金融界人士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有三種不同貨幣、三種匯率體制、三種資本流動管理方式,這導致亟需制度創新來有序打通三地金融體系。
譚岳衡認為,實現真正金融要素市場的互聯互通還有很多制度設計需要落實,比如跨境資金的使用管理、跨境支付清算的技術應用等。
胡章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合作,粵港澳三地金融監管體系、標準、方式具有較大差別,不利於金融業融合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合作、有序打通三地金融監管體系。
楊再平認為,當前需要解決支付結算體系、涉金融法律體系、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建議圍繞“大灣區金融一體化”先行先試。
程實提出,要解決這些問題,粵港澳三地必須在尊重相互制度的基礎上尋求協調方案。規劃綱要也強調了港澳兩地“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相信會為後續更多創新改革方案的出臺打下良好合作基礎。過去滬港通、深港通等金融改革措施,正是考慮了制度的異同,他對大灣區合作共贏的前景持樂觀態度。(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李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