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天下為公,讀懂中國外交胸懷

編輯:母曼曄|2019-03-08 19:59:47|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中國人代會星期五(8日)舉行外長記者會,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兩個小時時間裏回答了21家中外媒體記者的提問。這些問題涵蓋當今世界所有熱點問題,從大國關係到地區衝突,從朝鮮半島到非洲大陸,王毅的回答表達了中國對全球未來發展深層次的思索,以及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期待,展現了新中國外交以天下為公的胸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貧窮落後的國家要走上發展的道路,期待國際社會給予更多的支持;而不少發達國家因長期積累的分配不均矛盾愈加突出,甚至將發展中國家當作替罪羊,抗議全球化發展,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在這一系列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團結奮鬥、砥礪前行70年,特別是經歷40年改革開放,近8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譜寫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奇跡。中國的發展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同和借鑒。來自迦納的一名記者就表示,非洲國家對中國的發展模式認同更多,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更加積極。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為推進全球共同發展而提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倡議。目前,全球已有123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對習近平這一倡議明確投出了支持票和信任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一些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在基礎設施和製造産業實現了零的突破。在肯尼亞,被譽為“世紀工程”的蒙內鐵路通車後為當地經濟增長貢獻了1.5個百分點。據悉,G7成員之一的意大利也有意參與“一帶一路”合作,今年4月下旬將有更多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來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王毅坦言,這些事實説明,“一帶一路”決不是什麼“債務陷阱”,而是惠民的“餡餅”;決不是什麼“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共同發展的機遇。

 

遺憾的是,人類前進的洪流中總有一些逆流。有人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了敵意,處處詆毀、抹黑中國,聲稱要與中國“脫鉤”,甚至威脅別國,企圖打壓中國的和平發展,對此,王毅非常鮮明地提出,與中國“脫鉤”,就是與機遇“脫鉤”,就是與未來“脫鉤”,某種意義上也是與世界“脫鉤”。這一觀點非常值得人們思考和體會。

 

針對某些國家的打壓,中國鼓勵相關企業和個人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利益,用王毅的話來説,不當“沉默的羔羊”!因為它所維護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權益,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正當發展權利,更是世界上所有希望提高自身科技發展水準國家的應有權利。

 

王毅坦陳,咄咄逼人從來不是中國的傳統,國強必霸也壓根不是中國的選擇。作為地球上唯一的綿延五千年而從未中斷的文明古國,中國始終堅持與不同的文明相互尊重、與世界各國和平相處、與國際社會合作共贏的理想、信念和目標。“中國要堅定維權,但不會謀求霸權”,公平正義是中國外交的堅守。

 

事實上,中國的和平崛起正在贏得國際社會更多的信賴。德國和美國一些民調機構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歐美民眾認為,中國更靠譜。在不久前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不少歐美政治評論員們在感慨,跨大西洋的友誼之船已經處於説翻就翻的邊緣,在全球治理中,歐洲加強同中國的合作已經變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德國可以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奮鬥,但如果失去了跟中國的良好關係,德國光憑一己之力是無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德國《商報》駐京記者澤林(Frank Sieren)指出,世界秩序正在發生巨變,在一些領域裏,同中國對話比跟美國對話更有用。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一直推崇的“天下為公”的理想情懷。作為曾經為人類貢獻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等四大發明的中華民族,在新時代又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新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普惠發展的倡議,人們有理由相信,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踐行合作共贏理念、維護現有國際體系、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中國,會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