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祖國統一 政協委員積極建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肩負使命匯聚力量,凝聚共識共襄偉業。三月春光明媚,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召開了。圍繞著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政協委員們心繫祖國統一,熱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等重大議題,發表各自的真知灼見,肺腑之言涌動著濃濃的報國熱情。
3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在主席臺就座。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民革中央在此次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大會上發出了這樣的呼籲:縱橫萬里皆兄弟,一脈同胞古相屬。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呼籲全體中華兒女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將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圓祖國統一夢想,共擔民族復興大義,共享國家富強榮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是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正確道路。我們真誠希望台灣各黨派、各團體和各界人士,積極行動起來,廣泛協商研討、深入交換意見,共同籌劃符合民族利益、體現中國智慧、兼顧法理現實的“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表示,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祖國就在台灣對岸,我嚮往著祖國”,這是一位臺盟前輩,從日據時期的台灣毅然回到祖國大陸投身革命後寫下的深情自述。回望《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年來,兩岸關係擊水行舟、澎湃前行的風雨歷程,給予我們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啟示。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團結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共同致力民族復興,共同開創美好未來。
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廣泛的民主協商可以為台灣民眾提供更暢通的意見表達渠道,不僅不影響、不取代兩岸協商談判,還可以為兩岸協商談判提供堅實的民意支撐。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可以在兩岸民主協商中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認為,在“兩制”台灣方案的探討中,政協是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政協匯集著大陸和台灣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人士,與台灣各界有著廣泛的聯繫,完全可以把兩岸反映和平發展的民意表達收集起來,為下一步兩岸的協商談判提供堅實的民意基礎。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楊毅周。(中國台灣網 雍紫薇 攝)
在此次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許多委員尤其是來自香港、澳門的委員就結合香港、澳門已實行多年的“一國兩制”制度,提出了許多“兩制”台灣方案的個人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主要包括下面四個方面:
一、認真研究港澳“一國兩制”經驗得失,結合兩岸實際設計“兩制”台灣方案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委員認為,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經歷全球各種逆境和挑戰,仍然穩步向前,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各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這得益於“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同時,香港深入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在內地市場化改革進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一國兩制”在港澳成功落實已經向歷史證明,這是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台灣有著其自身的發展經歷,所以台灣在“一國兩制”下,也會有其獨特的內涵。在“一國”的前提下,通過共同協商,一定可以打造一套完全符合台灣實際情況和整體利益的制度。
來自澳門的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賀定一認為,去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對比改革開放前後澳門的巨大變化,每一個澳門人都能真正感受到“祖國好,澳門才好”;24小時通關的舉措、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等,拓展了澳門發展的格局和潛力。這些生動的實例和活生生的事實,都可以使大家切身感受到澳門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的關係。澳門實行“一國兩制”後的一些具體舉措對“兩制”台灣方案的探討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臺聯組小組開會現場,委員會熱烈發言,共商國是(何婧 攝)
許多委員在提議借鑒香港、澳門“一國兩制”經驗的同時,還強調了“一國兩制”制度對於台灣的區別對待問題。
全國政協臺聯組委員淩友詩曾任職于香港特區政府,是研究《香港基本法》的專家。她認為:香港和澳門在回歸後在“一國兩制”制度下為祖國做出了很多獨特的貢獻,不論是市場化機制還是社會治理方案,都可以給“兩制”台灣方案提供經驗。但二十年過去了,時代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的經濟社會各方面情況都不同以往,外部勢力的情況也都不一樣了,建議打通部門壁壘,儘快從國家層面研究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經驗與利弊得失,對“兩制”台灣方案做更為嚴肅的思考。
政協委員淩友詩在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全體大會上發言(資料圖片)
香港界別政協委員彭長瑋説,我相信台灣的“一國兩制”方案可能比香港更寬鬆,台灣人民的生活習慣比香港更不會改變。只要外交上保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可改變之外,如果台灣能和大陸融合在一塊兒,我相信它的整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一定會更為提升,更加美好。
二、應從國家法律層面為“一國兩制”“保駕護航”。
作為國家統一大業,很多委員都提到了應用國家大法來為“一國兩制”制度“保駕護航”的設想。
臺盟界別駱沙鳴委員認為,要進一步依法駕馭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時與勢,依憲制定“國家統一法”,使其與《反分裂國家法》成為完整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認為,應推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入法,建立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逐步享有同等待遇的法律體系。
三、進行國家級頂層設計,展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討論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建議,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應加強國家級的頂層設計,如成立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祖國和平統一研究院,舉辦祖國和平統一論壇等;還要多措並舉,支持台灣愛國統一力量發展壯大、推動共同討論;同時要加大為台灣青年服務的力度,舉辦“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博覽會”,吸引他們到祖國大陸來創業就業。
香港界別的佘德聰委員建議,因為閩港臺地處海峽兩岸環灣區,具有相同地緣人緣商緣,同根同祖同文化的特點,可以做到三地一家親、經濟一體化、區域優勢互補,建議設立閩港臺三角經濟圈並納入國家重要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進“一國兩制”的三地實踐融合,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繁榮發展。
臺聯界別委員姚志勝建議,以香港為平臺舉行國家級的研討活動或開啟兩岸協商機制,帶動“兩制”台灣方案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性安排;同時在香港舉辦“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青年創業論壇”,為台灣青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創造更多機會。
姚志勝委員在小組會上踴躍發言(何婧 攝)
四、深化兩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尤其在年輕人中加大“兩岸一家親”、“一國兩制”的解釋和宣講,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臺聯界別的委員李大壯同時也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主席。他説,我在香港作商務主席的時候,去過台灣不下50次,接觸了台灣各界的人。現在中央已經確定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原則,但在台灣有好些人不理解,這個需要做很多的宣講。我們政協委員、臺聯和臺盟的委員更熟悉台灣,還要把解釋和溝通的力度、範圍加大一些。建議設立一個非營利性民間研究機構,邀請海峽兩岸和港澳有識之士共同參與,一起對兩岸共同關心的各種議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與研究,以此來促進兩岸的接觸、了解,減少不必要的猜疑和誤解。
李大壯委員在臺聯界別小組會上參與討論(何婧 攝)
全國政協臺聯組委員張百良認為,“一國兩制”是大陸對台灣最大的善意,考慮了台灣社會現實情況和人民的要求。不過,由於民進黨當局的刻意曲解與污衊,現時台灣社會對“一國兩制”的構想還不太了解,需要更多的宣傳與溝通。
臺盟中央提交的政協大會發言裏表示,多年來,台灣在推行所謂“本土化教育”的背景下,中華文化在台灣教育裏少而空泛。閩南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但許多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生活在閩南文化、中華文化中而不自知;行走在閩南文化、中華文化中,而反中華文化。應發揮閩南文化獨特作用,以閩南社會和台灣社會共同的閩南文化具象,慢慢消除台灣當局“去中國化”、“去中華化”的“文化台獨”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推進兩岸情感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指出,“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産、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結一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光明前景的今天,兩岸交流合作越來越廣泛,同胞交往越來越密切,同胞親情越來越深厚,相互心靈越來越契合,全體中華兒女攜手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力量越來越強勁。我們願與廣大台灣同胞共同作出努力,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基礎上,與台灣各政黨、各界別代表人士開展民主協商,廣泛深入探討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動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進程。兩岸關係走近、走實、走順、走好,祖國走向統一的大勢越來越清晰。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