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助力"黑科技"加持 今年兩會報道技術創新跑出"加速度"
編者按:中國兩會,吸引全球目光,也成為各媒體展示融合發展新進展的重要窗口。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各大媒體堅持守正創新,從中央媒體到各地方主流媒體,充分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廣泛運用5G、4K、AI、VR、AR、MR等前沿技術手段,讓“黑科技”服務於兩會報道,跑出技術創新應用“加速度”。
5G技術首次投入兩會,融合4K、VR帶來“沉浸式”新體驗
今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信號全覆蓋。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首次使用5G投入新聞報道,持續進行全景VR直播,從採集、傳輸、製作到播出,全鏈條視頻信號均由5G實現。通過“5G+VR全景”技術,用更快的傳輸速度、互動性更強的畫面內容,營造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提供沉浸式的傳播體驗。
人民日報記者王靖遠在調試全景相機。
人民日報記者今年兩會的採訪設備中增加了新“武器”——5G客戶終端設備(CPE)和VR全景相機,可以將大會現場的超高清視頻等信息,幾乎“同時”傳遞給互聯網用戶。
在兩會新聞中心,央視新媒體記者身背4K直播設備,利用5G新媒體平臺實現4K超高清視頻集成製作。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王坤寧 攝
在今年兩會報道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國際上首次實現5G技術持續傳輸4K超高清信號,在總臺4K超高清頻道現場直播“兩會”記者會。央視新聞新媒體首次使用4K+5G+移動直播技術,在代表通道、記者會等多個場景進行直播報道。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今年兩會“三大通道”上首次設置的VR全景攝像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今年兩會“三大通道”上首次設置的VR全景攝像機,通過5G技術實現傳輸,讓公眾能身臨其境般感受現場的熱烈氣氛。為了讓與會代表委員感受新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總臺還通過5G傳輸技術將總臺4K超高清電視節目接入人民大會堂,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代表委員駐地等區域。除了人民大會堂、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總臺還在天安門廣場、代表委員駐地等區域成功實現5G信號覆蓋,通過總臺5G新媒體平臺,採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多路4k和VR視頻信號進行集成製作和分發。
中國經濟網上會記者均使用5G頻段終端設備和6K解析度全景設備進行兩會報道。“5G+6K全景”的融媒體技術手段,使前方採訪的圖片、文字、視頻素材能更快速地傳輸到後臺,經過編輯加工,便可以將更清晰的畫面品質呈現給網友。“全景+新聞”的報道形式也使讀者從“傳統閱讀”方式提升為沉浸式“現場閱讀”。
環球網記者何卓謙手持雲臺做報道
環球網記者在兩會報道中用大疆最新産品osmo pocket手持雲臺拍攝,這款設備小巧靈便,僅有口紅大小的體積,可以進行4K穩定拍攝,支持人臉追蹤和手機直傳,能做到新聞拍攝的便捷與傳輸的高效。
大河網“5G+VR”全景看兩會
地方媒體也順應技術發展趨勢,紛紛試水5G、4K等:江蘇廣電總臺首次採用5G技術提升報道時效,在報道現場、北京駐地以及南京總部3點之間,構建5G傳輸網絡,大大提高新聞傳輸效率;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首次應用“5G+4K+VR虛擬”製作體系,實現5G傳輸,4K超清攝像機入駐北京直播間;安徽廣播電視臺首次啟用5G媒體應用,通過5G信號傳輸,將會議現場視頻圖像實時傳送到後方;5G+VR讓今年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全國兩會演播室首次實現了720度沉浸式高清直播新體驗;貴州廣播電視臺首次投入使用4K超高清全媒體轉播車組;封面新聞將5G新技術創新應用於直播間信息傳輸、畫面品質等各生産環節;浙江日報全媒體新聞中心可以實時無線傳輸4G+5G+4K高清視頻;大河網首次將河南人大融媒體中心搬至全國兩會代表駐地,該中心將“5G+VR”、“5G+高清視頻”、虛擬直播間、雲視訊等技術融入其中;大眾網·海報新聞創新使用5G傳輸、虛擬演播等新技術新形式。
AI賦能,虛擬主持人/機器人兩會顯身手
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
新華社推出的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在今年兩會期間與觀眾見面,“新小萌”準確無誤的報道加上豐富的表情神態,讓人眼前一亮。作為“新小萌”的搭檔,早已實現量産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新小浩”也在兩會報道中與受眾見面。
《光明政論·小明説兩會》節目截圖
光明日報、光明網推出的新媒體欄目《光明政論·小明説兩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生成AI虛擬主播“小明”播報形象,在只有評論文字稿作為輸入的情況下,自動匹配滾動字幕,動態替換虛擬演播室背景,最終輸出視頻,實現新聞播報的全流程服務。兩會期間,“AI小明”每天還從最新的兩會報道中分析信息、挖掘數據,及時為用戶提供最新的兩會報道。
虛擬記者和直播主持人“小封”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2019全國兩會報道組推出一位新成員——AI小封。小封的卡通形象,參照封面新聞融媒記者的外形進行設計,其聲音則由AI人工智能合成。作為首次參與全國兩會報道的虛擬記者和直播主持人,封面新聞還為其量身定制專屬欄目《動話兩會》,在這個節目中,小封對話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和他們一起討論熱點問題,關注公共議題,總結觀點金句等。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設計的AI“記者助理”——小白正式上崗。“小白”通過學習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老白”的聲音和語言習慣,初步具備了的“面對面”採訪功能。
人民網AI機器人亮相兩會新聞中心(人民網 郝勇 攝)
人民網AI機器人進駐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這是人民網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的一次新嘗試,人民網AI機器人身兼引導員、報道助手兩職,為兩會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供現場服務和報道支持。在人民網總部,AI機器人也在兩會期間進行接待工作。該機器人應用人臉識別演算法,不但可以“認出”嘉賓,還可以説出VIP專屬歡迎詞。
浙江廣電集團全國“兩會”融媒體中心
浙江廣電集團推出的“黑科技”——語音播報,只要點擊新聞頁面右上角的語音播報鍵,AI語音智慧主播就可以播送新聞。用戶可以選擇機器人小藍的聲音,也可以選擇新聞主播席文或何敏的聲音。
四川日報社全媒體依託AI、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打造的智媒産品《代表委員新聞檔案2019》,提取新聞中涉及的全國人大四川代表團代表和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的名字、職務、所在單位等,生成代表委員的新聞檔案,為大家提供了實時動態更新的便捷查詢和智庫服務。
AR讓報紙“動起來”,為記者“加速”“減負”
下載人民視頻APP,掃圖看AR。
人民網人民視頻推出AR掃描功能,讓《人民日報》 “動”起來。用戶下載並打開人民視頻移動客戶端,點擊右上角AR圖標,掃描《人民日報》兩會報道相關配圖,即可在手機上看到現場實況、註釋信息、數據可視化等更具深度的內容,如同在報紙上打開了獲取更多資訊的新窗口。
新華社記者使用智慧AR眼鏡人臉識別功能。
為了給記者們“加速”和“減負”,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為記者們配備了直播報道“利器”——智慧AR直播眼鏡!據悉,這款國産智慧AR直播眼鏡,具有獨特的注意力捕捉技術,使用者用眼神即可指揮攝像機,所拍攝的視頻畫面,與使用者的眼中之景保持一致,堪稱“智慧眼”。這款眼鏡還能通過自帶的人臉識別技術,再與資料數據庫對比,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知道誰是新華社記者。
語音快速轉寫堪稱“神器”,智慧糾錯更高效
3月5日,人民日報記者(右)在用訊飛“M1”設備採訪。記者 劉佳華攝
今年兩會,一款語音轉寫工具成了人民日報上會記者的寶貝,被讚譽為“神器”。這款名為訊飛語音轉寫工具聽見“M1”的採訪輔助工具,成為人民日報兩會報道技術升級的一個亮點。據了解,這款語音轉寫工具使用簡單。記者通過訊飛聽見“M1”與訊飛聽見APP一鍵連接,便可迅速將採訪時的錄音轉寫成文字,隨即將文字傳入人民日報新聞業務系統,實現移動查看、電腦端寫稿、投送稿庫的全流程移動發稿。訊飛轉寫工具與人民日報新聞業務系統有機結合,同時具備實時“中譯英”“英譯中”的轉文字稿功能。
中國軍網技術保障室推出的AI服務,包括音視頻轉錄服務與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服務,其記者採訪的視頻和語音材料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轉化為文字內容,供編輯擇發。通過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服務,還可以很輕鬆地對文字內容進行自動校對、自動摘要生成、關鍵字提取、詞頻分析等處理,減輕編輯的工作壓力。
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新聞”客戶端首次將百度智慧寫作、智慧推薦等AI技術接入采編系統,其中智慧糾錯與智慧摘要功能助力采編團隊在稿件編審過程中更加高效與“聰明”。
MR等多重“黑科技”加持,打造全媒産品
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人民網推出科技創意短視頻《全息3D強影!這有一份“立體”報告等你來看》,AI主播閃亮登場,採用全息投影、三維立體建模、人工智能等多重“黑科技”,直擊政府工作報告裏的幹貨。
新華網推出的《全息交互看報告》,利用AI+MR(混合現實),精選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目標數據,將百姓生活、城鄉風貌、經濟發展等場景在MR智慧演播廳螢幕中還原,打造時空轉換的效果。
央視網首用“VR+AR”推出《全景沉浸看報告》,聚焦2019政府工作報告中主要議題,提煉重點數據進行解讀,在VR實景視頻的基礎上,在真實場景中糅合進三維動畫,輔以李克強總理的同期聲,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生動具象地可視化展現。
封面新聞MR視頻+虛擬直播間首次亮相。
封面新聞推出的第一部MR視頻《走進四川超級工程》大型系列報道,首次使用虛擬實景+混合現實+虛擬直播間技術,聚焦四川的汶馬高速、白鶴灘水電站、天府大道中軸線、涼山三河村新居等四川重大民生工程。通過混合現實技術的加持,增強了短視頻的現實體驗感,可以讓你不出家門,通過手機實景就能身臨其境感受到“雪域天路”的壯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