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友好合作的艷麗花朵
羅馬街頭,一位當地市民閱讀習近平主席在《晚郵報》發表的署名文章。本報記者 姜波 攝
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上,學生們觀看中國孩子的原創圖書。新華社記者 金宇 攝
中意警察在羅馬街頭聯合巡邏。人民日報記者 韓秉宸攝
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學生正在圖書館翻閱中文書籍。人民日報記者 韓秉宸攝
2016年10月,中國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與意大利瓦多碼頭控股公司達成協定,參與瓦多集裝箱碼頭的建設和運營。圖為正在興建的瓦多集裝箱碼頭。瓦多碼頭控股公司供圖
■隨著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日益深化,意大利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和熱情日益高漲。
■中方願同意方在海上、陸地、航空、航天、文化等多個維度打造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意大利企業願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
■兩國在太空領域的成功合作經驗,可以延伸到意中雙邊合作的其他領域。意中兩國正把相互理解的良好基礎轉化為更多的合作成果。
千年絲路,跨越古今。中國和意大利兩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從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馬可·波羅,到立志於從事中意友好事業的年輕學子,從造船業到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的合作,在友誼的百花園中,一朵朵艷麗的花朵次第綻放,鋪陳出中意友好合作的美麗畫卷。
“交流互鑒,讓文明充滿活力”
水城威尼斯流水淙淙,鮮花吐艷。乘坐貢多拉穿行水上,前方出現一座淡黃色的五層房屋,其外墻懸挂一塊牌匾,上面印著幾行意大利文:馬可·波羅故居。他到遙遠的東方去旅行,並描繪了在那裏的經歷。
據史料記載,馬可·波羅青年時隨父親和叔叔經古絲綢之路前往中國,在那裏居住了17年。根據他的口述見聞寫成的《馬可·波羅遊記》在西方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中國熱”,激起歐洲民眾對東方的熱切嚮往。
在亞平寧半島上,“漢學熱”長盛不衰,一位位意大利漢學家功不可沒。習近平主席在意大利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的馬西尼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馬西尼是羅馬大學孔子學院意方院長。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對兩國歷史交往細節如數家珍,讓他十分欽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所説,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偉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古羅馬人和羅馬史籍稱中國為‘絲綢之國’,‘絲綢’一詞也因而進入拉丁文和意大利文。”
作為一名與中國有多年淵源的學者,馬西尼親眼見證了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見證了意中兩國教育文化交流的不斷進步。隨著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日益深化,意大利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也迅速增長,熱情日益高漲。
2006年,意大利第一所孔子學院——羅馬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辦的“羅馬大學孔子學院”掛牌成立。自成立以來,羅馬大學孔子學院成為中意教育文化交流的新橋梁,在加深兩國教育文化領域合作與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流互鑒,讓文明充滿活力。”馬西尼表示,回顧過去,意中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密切;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意中合作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同中國夥伴攜手打造更強的競爭優勢”
3月初,意大利郵輪製造商芬坎蒂尼集團為中國市場量身訂制的郵輪“歌詩達威尼斯號”從意大利東北部的裏雅斯特市起航。郵輪將以馬可·波羅東行線路為參照,途經地中海、中東,駛往東南亞和東亞,最終計劃于5月18日抵達上海。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我們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簽署了共同建造大型郵輪的合同,中國首艘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大型郵輪正式開建。”芬坎蒂尼集團首席執行官朱塞佩·博諾表示,習近平主席在《晚郵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方願同意方在海上、陸地、航空、航天、文化等多個維度打造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意大利企業願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
芬坎蒂尼蒙法爾科內船廠主管羅伯托·歐利瓦裏介紹説,每年船廠都會迎來很多前來學習技術的中國技術人員,也會派出技術人員前往中國進行交流。
中船集團攜手芬坎蒂尼只是中意企業合作的一個縮影。意中基金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600家意大利公司有中國資本注入,營業額近180億歐元,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同樣,意大利在華設立了2000多家企業,營業額超過250億歐元。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意大利是最早確認參展的歐洲國家之一,共有190家企業參展,近5300平方米的展位面積居歐洲參展國第二位。
“我們正積極尋找發展機遇,同中國夥伴攜手打造更強的競爭優勢。”博諾説。
博諾辦公室的墻上有一面巨大的電子衛星圖,圖上顯示著全世界大型郵輪的實時位置。博諾説:“2023年,我們就能在這個電子螢幕上找到中國第一艘國産郵輪的‘脈搏’了。”
“歐洲對與中國開展空間合作充滿興趣”
2018年2月,中國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酒泉發射成功。習近平主席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互致賀電。中意兩國在電磁監測試驗衛星項目合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體現。
“張衡一號”安裝了意大利“利瑪竇”計劃團隊開發的高能粒子探測器,與中方研製的高能粒子探測器互為補充,聯合完成空間高能粒子的探測。
近年來,中意兩國在衛星、載人航天等領域合作喜報頻傳。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攜帶的一些探測器的研發,就有意大利科學家的參與。2017年,在習近平主席與馬塔雷拉總統見證下,兩國簽署協定,未來將在空間科學實驗研究、空間在軌設施、實驗載荷聯合研製等方面展開闔作。目前,兩國已就“張衡二號”項目的合作達成共識。今年3月,意大利同中國、南非、荷蘭等國家一起作為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的創始成員國,在羅馬正式簽署成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SKA天文臺公約。
意大利航天局主席皮埃羅·本衛努狄説:“中國在太空活動方面發展迅速,意大利夢想著能登上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對意大利來説,這是開展科學研究和空間技術合作的新途徑。”
薩曼莎·克裏斯托弗雷蒂是意大利家喻戶曉的女宇航員,她曾到中國接受培訓,目前與同事們正在學習中文。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後,意大利將同中方聯合開展空間實驗。
意大利航天局國際合作處主任嘉博裏埃拉説,航天合作一直是意中合作的重要內容。早在1991年,意大利就和中國簽署了關於和平勘探、利用和研究外太空的政府間協定。“中國在空間合作方面展現出的積極開放態度值得讚賞。歐洲對與中國開展空間合作充滿興趣。”
嘉博裏埃拉認為,兩國在太空領域的成功合作經驗,可以延伸到意中雙邊合作的其他領域。意中兩國正把相互理解的良好基礎轉化為更多的合作成果。
(人民日報羅馬電 記者趙嘉鳴、管克江、暨佩娟、葉琦、韓碩、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