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在文明互鑒中煥發勃勃生機

編輯:王紫微|2019-05-01 15:10:19|來源:光明日報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從黃河長江流域到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流域,從印度次大陸到中南半島,古老而多元的亞洲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築牢了文明互鑒的情感紐帶,搭建了民心相通的友好橋梁。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舉行,亞洲各國文明將再次匯聚,對話交流,相互激蕩,共繪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畫卷。今日起,本報開設《交流互鑒·聚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欄目,講述亞洲各文明間交流互鑒的精彩故事,書寫中國對促進亞洲文明發展的深邃思考和責任擔當。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年前,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習近平主席以文明多樣性為邏輯起點,深刻闡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勾勒出各國文明相容並蓄、和諧發展的路線圖。

 

亞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匯聚之地。邁向命運共同體,開闢亞洲新未來,必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5月中旬,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如約而至,文明之花將盛放北京,讓亞洲文明與世界文明熠熠生輝的美好願景又將邁出堅實的一步。

 

倡導對話 亞洲文明走向時代前沿

 

亞洲文明,有過群星閃耀的輝煌,也曾歷經屈辱苦難,而今大踏步走向復興。

 

亞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從黃河長江流域到印度河恒河流域,從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流域到東南亞等地區,眾多璀璨絢麗的古老文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並通過古絲綢之路等線路,與歐洲文明互通有無、攜手發展,照亮了人類歷史的天空。但是,綿延數千年的古老亞洲文明,在近代500年間受制于“船堅炮利”,淪為西方列強的附屬。而後,亞洲又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昂然踏上了充滿希望的復興征程。

 

一部亞洲文明的興衰史,印證了文明對話之於共同發展的重要性。

 

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自然環境、歷史條件、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制度設計等多方面的差異,孕育了不同文明,而不同文明引領各自社會變化發展趨向所形成的合力,造就了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每一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積澱,值得尊重和珍惜。所謂“文明的衝突”,偏離了人類文明交融互動的主軸。這也解釋了巴黎聖母院大火後為何“人類的惋惜在巴黎相遇”。

 

和而不同、兼收並蓄,亞洲文明的自信力自然會得到提升。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馬凱碩認為:“未來的歷史學家回頭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時,會更多地關注文化層面,因為任何時代的經濟社會大發展都離不開文明的復興。”風靡一時的歌曲《亞洲雄風》這樣展示著亞洲的精神狀態:“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我們亞洲,樹都根連根……亞洲風乍起,亞洲雄風震天吼。”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一個重要趨勢是亞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又一次被推到時代前沿。面對逆全球化、單邊主義等世界亂象,面對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矛盾突出等時代難題,亞洲文明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視角、新智慧、新方案。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羅茲·墨菲對此頗有先見之明,在其早前所著的《亞洲史》中已經指出,21世紀的世界多半會是以亞洲為主導,亞洲的影響將超過它那傳統的光榮的過去。

 

變革奮進 亞洲文明大有可為

 

世界正處於快速變化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弘揚亞洲文明,延續亞洲文明生命力?這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亞洲對未來充滿憧憬,在奮進中發展,在變革中新生,亞洲文明大有可為。

 

知古鑒今,古老的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盡顯青春活力——

 

4月29日,清華大學,“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藝術展開幕,吸引了眾多學子的目光。流光溢彩的黃金頭冠、鑲滿綠松石的黃金寶劍、華美的黃金項鍊……它們或巧奪天工,或意蘊深厚,鐫刻著亞洲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印痕,勾勒出一幅多彩多姿的文化圖卷。近年來,中國與亞洲各國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促進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與時俱進,亞洲傳統文化正在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走紅,超過10億元的票房收入,一舉創下印度電影在海外的票房新紀錄。為什麼印度電影能打動中國人?在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看來,這説明亞洲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具有良好的基礎。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發展,各國文化裏最美的內核可以得到廣泛傳播,有助於當今各國民眾增進對彼此的理解。

 

厚植根基,“一帶一路”推動民心相通更上一層樓——

 

在剛剛閉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一本畫冊引起了與會嘉賓的關注。6年前,老撾萬象市郊的農冰村迎來了中國的志願教師,教孩子們學漢語,激起了孩子們“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好奇。這本畫冊便是由農冰村小學的孩子所畫,共有58幅,畫上有故宮,還有現代化的新學校。6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展的教育合作、醫療支援、旅遊發展、體育交流等項目,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匯智聚力,亞洲政治文明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3月28日,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亞洲區域合作組織圓桌會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召開。來自南盟、東盟、上海合作組織、中日韓合作秘書處、中國-東盟中心等10家亞洲區域組織的領導人認為,區域合作是克服當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困難的良方之一,各亞洲區域合作組織為此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未來仍需秉承亞洲價值觀,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溝通協作,為亞洲乃至世界的互利發展作出新貢獻。

 

合作共贏 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標誌4月25日正式發佈,主體形態由牡丹花衍生而來,按照亞洲地理位置的六個分區設計成六瓣互動的花瓣狀圖形,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顏色交織融合構成,其寓意不言自明:亞洲文明絢麗多彩,要通過交流對話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

 

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前進,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構建更加緊密的亞洲命運共同體,既需要經濟合作、政治互信的力量,更需要文明互鑒的能量。由文明交流、互鑒,到進一步激發文明間的平等、尊重、包容,進而喚起亞洲各國大家庭的意識,這是締造亞洲新未來的可持續力量。

 

這是一次匯聚亞洲文明、凝聚亞洲共識的盛會。本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舉行開幕式、平行分論壇和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將聯動多地舉行亞洲文明周活動。其中6個平行分論壇將圍繞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維護文明多樣性、文化旅遊與人民交往、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議題,共商亞洲文明發展之道,共話亞洲合作共贏大計。此外,包括亞洲文明巡遊、文化展演、文明聯展、美食節等活動在內的亞洲文明周,也將充分展現亞洲文明的獨特風采與絢爛魅力。

 

這是一次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亞洲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嘗試。亞洲自古以來就是推動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現在亞洲各國間的文明互鑒將成為日益分化的當今世界的榜樣。“亞洲文明以適應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而聞名。我們具有創新精神,我們勤奮不輟,我們負有使命感。這種文明推動我們不斷進步。”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期待亞洲各國之間拉緊文明聯繫的紐帶。如其所願,巴基斯坦白沙瓦博物館的犍陀羅文物即將赴中國參加“亞洲文明聯展”,此舉不僅將宣介巴基斯坦旅遊産業,也必將有力推動中巴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開放包容,多元共生。中國古語有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外有諺語説:“求知,哪怕遠在中國。”玄奘西行天竺帶回佛教經典,阿拉伯歷史上有著名的“百年翻譯運動”……正是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明互學互鑒,讓人類的智慧在碰撞交融中綻放奪目光彩。“要努力建設一個真正讓所有人受到尊重和包容的社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在第八屆聯合國文明聯盟全球論壇開幕式上呼籲不同文明和睦相處。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此次大會不僅是亞洲文明的交流平臺,更是一場歡迎世界各國參與的文明盛宴。

 

聚焦5月的北京,文明互鑒的新願景將在這裡煥發勃勃生機。

 

 (本報北京4月30日電 本報記者 曹元龍 劉江偉 張斐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