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臺胞在蘇有歸屬感 江蘇“76條”貫徹落實顯實效
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接受採訪。(中國台灣網 高斯斯 攝)
自2018年2月28日《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發佈實施以來,江蘇結合實際,積極回應臺商臺胞臺生的合理關切和所需所盼,于2018年9月12日出臺了《關於深化蘇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實施意見》(以下簡稱“76條”),幫助在蘇臺胞享受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目前已實施8個多月時間。
5月14日,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向參與“惠眼看江蘇——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記者們提交了一份幹貨滿滿的成績單,用數據和實例説明瞭“76條”在江蘇省的落地落實情況。
作為製造業大省也是大陸對臺經貿交流最密切的地區之一,江蘇擁有超過三分之二台灣百大製造業企業。截至2018年底,江蘇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超過2.7萬個,實際到帳台資超過780億美元,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台資項目超過6200個,3000萬美元以上台資項目近1000個。
在推動臺企轉型升級方面,練月琴介紹,江蘇省2018年有32家臺企生産車間被評為省級示範智慧車間。有一批臺企先後獲得了江蘇省科技資金資助和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已批准支付資金超過2000萬元。
在稅收減免方面,據初步統計,已有近700家台資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89家臺企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稅近4億元。近兩年來,330家臺企已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3.6億元,563家臺企享受小微企業減免稅額1000多萬元。
同時,針對臺商臺企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困難,江蘇省積極幫助臺企對接大陸資本市場,推動23家在蘇臺企在大陸成功上市(掛牌),其中滬深兩市9家,佔大陸總量的近1/3。
練月琴表示,為更好地幫助在蘇臺企臺商紮根發展、永續發展,江蘇省持續優化臺企營商發展環境。去年8月至今,創新舉辦5期“江蘇省臺商大講堂”,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為臺商做政策宣介和業務輔導。率先成立涉臺仲裁中心、臺商服務法律顧問團,設立臺商服務“講師團”等,保障和維護臺商合法權益。
在扶持臺青來蘇實習就業創業方面,2018年,江蘇面向臺青提供實習就業崗位超過4000個,全省新增台灣青年實習1400多人,臺青創業項目及團隊270多個。編印《江蘇支持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政策彙編》,推出了“台灣青年2019年江蘇省實習專項扶持計劃”。
此外,今年江蘇省有6名台灣同胞獲授“五一勞動獎章”,也是讓廣大在蘇臺胞享受同等待遇的具體體現。
不僅是“76條”,江蘇省還有10個設區市和昆山市也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各具特色的惠及臺胞政策措施。包括“南京75條”、“無錫66條”、“常州36條”、“蘇州55條”、“淮安58條”、“鹽城50條”、“揚州68條”、“鎮江56條”、“泰州51條”、“南通50條”、“昆山68條”等。練月琴説:“其實不管是多少條,這些政策目的就是為了讓臺胞在江蘇省投資有安全感,發展有獲得感,生活有幸福感。而有了這3個‘感’,臺胞在江蘇就會有歸屬感。”(中國台灣網5月14日南京訊 記者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