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將迎新一輪政策紅利

編輯:王瑞穎|2019-05-24 10:35:09|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我國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中部地區應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包括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新興産業佈局和轉移、擴大高水準開放、堅持綠色發展、做好民生領域重點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

 

業內人士表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是落實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一環,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形成東中西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此次座談會對中部地區下一步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區崛起將很快迎來新一輪政策紅利。

 

中部崛起迎新契機

 

在我國地理位置中,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交通網絡發達,生産要素密集,但由於産業多屬於傳統製造業,産業結構單一,導致地區經濟增長、結構轉型面臨的壓力較大。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中部地區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國家統計局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2006年以來,中部崛起戰略推進了中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中部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工業拉動作用明顯。數據顯示,到2018年,中部地區實現生産總值19.27萬億元,佔全國比重提高到21.4%,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增速均居全國四大板塊前列,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具體來看,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經濟迅速發展,按不變價格計算,2017年地區生産總值相對於2006年增長了2.1倍,年均增速為10.8%。其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5%,比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高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的拉動作用。

 

此外,重要糧食生産基地地位穩固,中部地區糧食産量佔全國糧食總産量的比重持續多年穩定在30%左右。全國能源原材料供應重點地區的地位更加鞏固。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地位逐漸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點新興産業發展壯大。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力促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四大區域産業比較來看,2017年,東、中、西、東北四區域第一産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4.9%、9.5%、11.5%和11.9%,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3.1%、45.0%、46.7%和50.8%,中部地區第三産業增加值明顯低於其他區域。

 

正因如此,此次會議明確指出,中部地區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要聚焦主導産業,加快培育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要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走出一條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路子。

 

會議強調,中部崛起應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推動製造業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事實上,中部六地對下一步的發展已有準備。從湖北來看,2018年湖北發佈《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意見》,指出未來五年湖北製造業數字化、網格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水準提升;新經濟增加值佔二三産業比重達到30%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6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50%。

 

山西方面,據山西省科技廳廳長謝紅介紹,山西將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設,實施“種子計劃”“育苗計劃”“成長計劃”等助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系列項目,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鼓勵引導社會和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啟動山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專項,通過“政銀”合作,開展科技型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試點,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湖南方面,此前發佈的《湖南省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迎來新一輪政策紅利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指出,要緊扣高品質發展要求,乘勢而上,紮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會議還明確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加大對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持力度,研究提出促進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政策舉措,加強統籌協調。

 

業內專家指出,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釋放出明確的信號,預計中部地區崛起將很快迎來新一輪政策紅利。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對記者表示,這次座談會提到要加大對中部的支持力度,希望中部發揮獨特優勢,可以預見,在未來發展中中部地區會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

 

在陳耀看來,中部地區製造業基礎比較好,要抓住新産業變革和新技術革命的機遇,轉型升級,提升製造的層次,加快邁向中高端。因此,在培養先進製造業、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方面可以給予中部地區政策支持,例如在增加研發投入、發展高等教育、鼓勵企業辦學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承接産業轉移方面,他認為,關鍵要靠繼續優化營商環境。

 

他指出,平臺載體建設方面也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説國家級産業園區,園區基礎設施的前期投入不夠,硬環境需要加大投入。”(梁倩 孫韶華 白田田/北京 長沙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