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能量助推中美互利共贏——“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研討會側記

編輯:母曼曄|2019-07-11 11:02:1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7月9日至10日在香港舉行的“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研討會,邀請逾40位來自中國、美國以及亞太地區的政界人士、企業領袖、智庫學者擔任主講嘉賓。與會者指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利益高度融合,合作領域廣闊,雙方的分歧終歸要通過平等對話磋商加以解決。

 

主辦方之一的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董建華對記者説,此次研討會成果豐碩,與會嘉賓就中美經貿關係的健康、良性發展建言獻策,並圍繞G20峰會成果、投資環境、科技創新、宏觀政策等一系列課題,進行了深入而坦率的交流。

 

貿易摩擦沒有贏家

 

中美友好協會副會長周文重説,中美建交之初,每年雙邊貿易額不足25億美元,人員往來只有幾千人次。去年,中美貨物貿易額高達6335億美元,雙方互為最大貿易國,兩國人員往來增長至515萬人次。事實表明,兩國不僅應該也完全能夠避免落入所謂衝突對抗的陷阱,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中美貿易合作是互利共贏的。2018年雙邊貨物貿易額比上年增長8.5%,是2001年的7.87倍。中國進口大量美國機電産品、農産品,包括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給美國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美中貿委會指出,2015年中美貿易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通用汽車、蘋果公司、惠普公司等通過在華設廠生産,不僅在中國銷售産品,向美國及世界多國銷售産品,還獲取了高額利潤。因此,美方所稱的中國對美3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就是美國白白給了中國3000億美元,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多位演講者指出,兩年多來的事實告訴世界,美國到處升級貿易摩擦、揮舞關稅大棒,其結果是損人不利己。貿易摩擦沒有贏家,不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美國自身的經濟也受到衝擊。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政界以“對華存在貿易逆差”等問題向中國發難並一味指責,是不負責任且偏頗的做法,對解決美國本土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毫無幫助。

 

業界期盼雙贏協議

 

董建華向記者引述與會者的觀點時説,中美在石油、天然氣、農産品及消費品等眾多領域具有互補性,合作是兩國民眾的共同期盼。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口量全球第一,加大油氣領域的合作是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最佳選擇。中美兩國石化界都期盼儘快達成平等互利的協議。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擁有6000多家會員企業,會長曹德榮表示,中國進口農産品市場潛力巨大。美國大豆協會、穀物協會、堅果行業協會、豆類協會等與該商會交流時,均認為中國是美國農産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而貿易摩擦對美國農業及相關産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他重申,貿易戰中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希望在美國農業領域蒙受更大損失之前,儘快停止破壞兩國正常貿易的政策和行為。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雙方業界期待兩國通過平等協商達成互利共贏的協議。

 

共創新的溝通方式

 

談到這次香港研討會的成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與會嘉賓展開誠懇、直率的交流,涉及內容廣泛、對話角度新穎,充滿正能量。他説,在世界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中美應攜手創造一個新的溝通方式,增強互信、做大“蛋糕”,帶動經濟整體發展。

 

美國共和黨前參議員馬克·柯克認為,中美經貿磋商的前景仍然是積極的,只要雙方秉持務實合作的態度,切實解決彼此關切的問題,加強溝通對話,就能夠為最終貿易協定的達成積攢能量,取得互利共贏的結果。

 

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多位演講者都強調了擴大開放的重要性。斯蒂芬·羅奇建議,中國應繼續加強高水準的改革開放,促使經濟增長由數量向品質轉變。“這些變革可使中國自身更強大,更好地應對全球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壓力。”

 

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強調,著眼未來,中國將在新時代下繼續推進高水準改革開放,促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更緊密地融合。香港中文大學高峰金融研究院理事會主席劉遵義説:“無論有沒有貿易戰,中國都應該繼續開放。”他認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正在擴大,中國企業也具備足夠實力,不會懼怕競爭。

 

美國美中關係布什基金會主席尼爾·布什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良好的美中關係不僅為雙方帶來經濟利益,更可推動世界持續向前發展,兩國應懷著最大的誠意及善意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人民日報香港電 記者 連錦添 陳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