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國媒體記者探訪新疆 感受社會穩定民生改善 認可去極端化成就
14日至22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中外媒體“走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主題採訪活動在新疆舉行。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日本、伊朗等24個國家的記者赴新疆多地深入採訪,與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學員、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多國記者對中國政府依法打擊和預防恐怖主義、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經濟惠及民生等方面所做工作表示認可和讚許。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網駐華(上海)記者邁克爾·史密斯(中)在喀什市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選購服裝(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昕宇 攝
讚許依法打擊預防恐怖主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三股勢力”)在中國新疆策劃並組織實施了數千起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不僅嚴重破壞了新疆安定祥和的秩序、團結進步的氛圍,更是肆意踐踏了新疆各族群眾的生命權、健康權、財産權和發展權等基本人權。
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觀看新疆重點暴恐案例展後,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國際部副主任愛德華·奧塔卡洛維奇·切斯諾科夫説:“俄羅斯也深受恐怖主義的危害,恐怖主義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威脅,維護社會的和平穩定是各國的共同願望。”
近年來,新疆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既注重依法嚴厲打擊少數嚴重暴力恐怖犯罪,又重視源頭治理,將暴恐活動消除在未發之前。截至目前,新疆已連續30個月沒有發生暴力恐怖案件。
“恐怖主義在烏茲別克斯坦也存在,我國政府的態度是堅決打擊和消滅。中國政府對恐怖主義採取的預防性措施取得了效果,30個月沒有發生暴力恐怖事件,值得我們借鑒。”烏茲別克斯坦記者協會費爾幹納州分會主席沃比多夫·穆罕默德·多洛伊莫維奇説。
土耳其《民族報》記者個格克汗·卡拉卡什(前右)在新疆國際大巴扎採訪商戶(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馬鍇 攝
認可教育培訓工作 表示境外指責不實
為從根本上消除滋生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的環境和土壤,將暴恐活動消除在未發生之前,新疆開展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形成了以職業技能教育培訓機構為載體,以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法律知識、學習職業技能和開展去極端化工作為主要內容,以實現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培訓模式。
然而,某些境外勢力卻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指責、非議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
此次採訪,多國記者先後走進疏勒縣、阿圖什市、溫宿縣、墨玉縣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旁聽學員上課、參觀學員宿舍、觀看學員文體活動,並向多名學員、教師詳細詢問了課程設置、與家人團聚、食宿和醫療保障等情況。通過近距離接觸體驗,多國記者表示認可新疆教育培訓工作,境外一些人對此工作的指責是不實的。
“教培中心是一所學校,而不是所謂的‘集中營’。”意大利《晚郵報》國際部副主任保羅·薩隆説,“以我在這裡的所見所聞,這裡的學員不但能學習法律法規,還能學習職業技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通過教育來戰勝極端主義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做法。”
“在我看來,這絕不是一個‘集中營’,而是人們進行極端思想改造的學校。”沙特阿拉伯《歐卡茲報》麥加辦公室主任阿卜杜勒·阿齊茲·拉比依應説,“我在這裡採訪的人們臉上有發自內心的笑容,能看出來他們對這裡的生活和學習很滿意。”
土耳其《光明報》總經理通奇·阿科奇説:“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在反恐方面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範例。”
中外媒體採訪團記者在墨玉縣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採訪拍攝(7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馬鍇 攝
感受居民宗教信仰自由 多元文化受到保護
在新疆採訪期間,各國記者先後赴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喀什市艾提尕爾清真寺、和田市加買清真寺、阿克蘇市熱斯特加瑪清真寺參觀,並向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院長、各清真寺教職人員提出有關宗教教職人員培養、宗教活動開展、信教群眾人數和清真寺建設、維護等方面的問題。
沙特阿拉伯《祖國報》時政版主編哈利德·薩利赫説:“我覺得中國的穆斯林享有充分的自由進行宗教活動,並不像某些媒體所説的‘有人壓迫、干擾中國穆斯林做禮拜’。我在這裡看到沒有一個人受干涉,他們都享有充分的自由。”
伊朗大學生通訊社記者兼英文翻譯賽義德·賽皮黛·哈什米説:“中國政府支持居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人們有自由選擇信仰不同的宗教。”
採訪團先後走進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喀什老城手工藝巴扎、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柯爾克孜族刺繡研發中心、和田市吉亞鄉艾德萊絲綢廠等地參觀採訪,與演職人員、手工藝匠人、織綢刺繡工人深入交流。
泰國網絡社交媒體www.salika.co主席薩差·普魯迪帕克説:“中國政府在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比如我們欣賞到的舞蹈、音樂表演,這是非常好的實例證明中國的確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傳承。”
印度使館新聞電視網負責人賽義德·賈瓦德在新疆大劇院觀看了民族歌舞劇《千回西域》後,將所拍攝的演出照片發佈在社交媒體上,僅2小時就收到300余條印度網友的回復。他説:“新疆是一個多種文化並存的地區,這裡的文化令人大開眼界。”
美國廣播公司高級製片人傑瑞·瓦格沙爾(前左二)與攝像師羅伯托·帕拉西奧斯(前左一)在新疆國際大巴扎拍攝(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馬鍇 攝
感慨經濟飛速發展 民生日益改善 生態持續向好
採訪團先後走訪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農業博覽園、喀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並在喀什市、和田縣、烏恰縣等地多間鄉村扶貧工廠裏看到居民就地就近就業的場景。多國記者對新疆社會經濟發展飛速、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出感慨。
曾多次到訪新疆的沃比多夫·穆罕默德·多洛伊莫維奇説:“如今的新疆,有現代化的工廠,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政府給老百姓提供支持,讓他們有好的房子住,能在工廠就業,有穩定的工資,使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巴基斯坦國家電視臺時政部主持人阿布拉·納西姆·瓦拉説:“我看到政府在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修建道路、醫院、遊客中心等,還在工廠看到政府為人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和經濟補助,人們的生活水準正在提高。”
在阿克蘇地區柯柯牙綠化工程所在地參觀後,愛德華·奧塔卡洛維奇·切斯諾科夫説:“照片上這裡以前是沙漠,我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和居民一起把荒漠變成了綠色的田野,人們在這樣綠色的環境中生活會更好。”(新華社烏魯木齊電 記者馬鍇、劉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