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讓垃圾分類習慣成為循環經濟起點

編輯:母曼曄|2019-07-23 10:59:38|來源:光明日報

近來,垃圾分類成為中國社會熱點話題。2019年起,中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作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德國的垃圾循環利用率達65%左右,包裝行業循環利用率可達到80%以上,其多年積累的相關經驗無疑值得學習借鑒。

 

垃圾分類逾百年

相關法律不斷完善

 

德國早在1904年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1961年實現垃圾分類有法可依。當時東西德還處於分離狀態,但在兩個德國都分別産生了比較正規的垃圾分類系統和成熟的法案。德國垃圾處理企業歐綠保集團中國事務總監張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的垃圾分類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過程。垃圾分類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德國政府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等方式,將部分公共服務項目委託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企業、機構來承擔。

 

20世紀80年代,政府提出將廢舊包裝材料作為一種新的垃圾類型區分出來,民眾對此存有疑惑,在實際操作中也有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對此,德國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進行宣傳教育,讓私人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以柏林市為例,通過招投標模式,歐綠保的一家柏林分公司中標,負責柏林地區10年的相關宣傳教育工作,效果十分顯著。歐綠保與德國政府、社區、學校等緊密合作,開展全方位宣傳活動,而且深度參與相關科普教材的編撰,並利用舉辦參觀廢舊包裝材料終端處理工廠等活動,讓百姓真正了解到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價值,促進垃圾分類的可持續發展。

 

將部分公共服務項目委託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企業、機構來承擔,這一舉措在德國環保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熟。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擁有靈活高效的優勢,大大促進了環保行業的競爭和行業整體發展,公共服務市場化促使環保技術和理念不斷創新,企業優勝劣汰,公正公開的招標方式也使得行業競爭和發展不斷規範化。

 

與此同時,垃圾處理和分類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細化完善。1972年,聯邦德國通過了首部《廢物避免産生和廢物管理法》,開始對垃圾進行環保有效的處理。這一法律實施後的明顯效果是德國垃圾填埋場數量銳減,垃圾焚燒工廠、垃圾機械及生物預處理工廠等專門處理工業廢物的工廠得到迅猛發展。隨後,德國于1993年頒布了與填埋相關的禁令。到了2005年,德國開始執行比歐盟《填埋法案》更為嚴格的法規,規定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不得進行填埋處置。

 

20世紀90年代中期,統一後的德國實施了《物質封閉循環與廢棄物管理法》,除了已經實現的金屬、紡織物以及紙製品的分類回收外,其他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也必須在進行分類收集後重新進入經濟循環。與此同時,德國分別依據《廢物管理法案》和《包裝條例》,對居民丟棄的産品包裝進行分類收集、回收和處置。2005年,德國頒布了《電子電器設備法案》,規定電子垃圾應當進行分類投放,與其他未分類的城市固廢分離開來,不僅為回收利用金屬等原料創造了條件,還能夠讓電子廢物中的污染物得到妥當處置。在電池的回收上,政府于1998年頒布了《電池條例》,2009年修訂頒布了《電池法案》,根據法案的要求,電池零售商必須免費回收廢舊電池。

 

規範市場 培育習慣

回收處理環環相扣

 

德國政府通過法律條令來規範引導消費者和市場的行為,同時通過“軟性”機制和“硬性”條例相結合的方式普及垃圾分類回收。德國16個聯邦州的垃圾分類有所不同,以記者所在的德國首都柏林為例,大體上可分為五大類,即有機垃圾、輕型包裝、紙製品、玻璃製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等。每一種垃圾分類都用一種顏色代表,棕色垃圾桶用於裝有機垃圾,黃色垃圾桶用來裝輕型包裝,紙製品則是用藍色垃圾桶來裝,玻璃製品則要裝在綠色或者白色垃圾桶內。在柏林的大街上,通常會看到四個垃圾桶,分別用於裝除了玻璃製品以外的四大類垃圾。之所以沒有裝回收玻璃的垃圾桶,是因為丟棄玻璃製品會發出聲音,這類垃圾桶通常都統一安放在一個專門的回收區,遠離居民樓,以免造成噪音污染。

 

為了讓每個居民分類倒棄垃圾,德國政府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處罰規定,並設有環境警察。一旦發現居民亂倒垃圾,環境警察就會發警告信,如居民不及時改正,會發罰單,再不改則會增加整棟建築的垃圾回收費用,這不僅會招來鄰居的譴責,甚至還有可能被管理員趕出公寓。為了適應垃圾分類,德國家庭的垃圾桶也都分為幾個格子,把紙、塑膠和廚余垃圾等隨時分開,以便隨手分類。

 

張佩表示,德國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及分類處理,體系發展健全,垃圾處理工廠技術水準和機械化程度高。政府不斷提高垃圾回收和處理率,促使垃圾處理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最大化地將有利用價值的材料從垃圾裏提取出來,下游的再生資源深加工企業也相應提升技術水準,充分利用再生資源,生産高價值的再生資源産品。整個社會對使用再生資源産品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使得整個再生資源體系良性發展,進而實現循環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德國的垃圾收集體系分為收和送兩個體系。在一般各居民住戶家中,都設有有機垃圾收集桶和剩餘垃圾收集桶,每桶剩餘垃圾的收集價格要高於有機垃圾的價格;各戶居民可根據自己産生的垃圾量,確定所需垃圾桶的大小,桶大小不同交費價錢也不同,城市環衛局會定期上門收取和清空垃圾桶。每戶人家都會有“收取垃圾的日曆”,到了規定日子,環衛工人挨家挨戶騰空指定垃圾箱裏的垃圾。

 

在德國,大件垃圾、廢舊電器、危險廢物等有專門的回收點,每年有固定時間由垃圾回收企業提供上門回收,居民們會提前把不用的舊傢具放置在路旁特定的回收點,而絕對不能隨意丟棄。按照相關規定,居民必須為一些特殊物質的回收支付費用,交費標準為3歐元左右一件。所有的企業或公司都要對自己産生的垃圾付費。

 

循環經濟勢在必行

德國經驗可資借鑒

 

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張佩認為,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將生活垃圾高效處理實現資源再利用是實現循環經濟的最重要環節。從德國垃圾分類處理百年演進的經驗可以發現,垃圾分類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經之路,提倡以簡單易行、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不斷完善整個生活垃圾處理體系。現在中國比德國幾十年前剛剛開始依法實行垃圾分類的時候起點更高。目前垃圾處理技術發展程度已經非常高,相應的終端垃圾處理設施建立起來後,可以利用自動分選技術彌補垃圾分類率暫時不高的情況,這樣可以為民眾逐漸適應垃圾分類並提高垃圾分離率贏得更多寶貴時間。

 

德國是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進展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其生活垃圾的分類與環保政策、循環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循環經濟就是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德國位於世界前列,屬於起步最早、發展水準最高、發展意識最為強烈的國家之一。其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是盡可能有效地處理垃圾,並從中獲得新的資源或能源。

 

張佩説,循環經濟已發展成為德國的一個重要行業,已成為企業和公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乏很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它的成功發展得益於德國的政府、企業和民眾三方密切合作的“黃金三角”模式,即政府政策推動、相關産業貫徹執行、民眾參與支持。發揮循環經濟的特點和優勢,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減少廢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有助於實現社會、經濟和環保的共贏發展。

 

(光明日報德國柏林電 記者 田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