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或民主:香港的問題
發生在香港的遊行示威和暴力衝擊活動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對香港的法治、社會秩序、經濟民生和國際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令所有關心香港、珍愛香港的人倍感痛心。
7月30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發出警告稱,香港近期出現的示威活動,對香港經濟增長預期構成了風險。惠譽表示,香港示威活動凸顯經濟和治理風險,社會動蕩以及對特區政府的不信任明顯上升,可能會打擊商業信心並破壞治理。
7月20日,在香港添馬公園舉行的和平集會上,一個小男孩舉著寫有“護法制,反暴力”的標語。(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原來很單純的一個為制裁犯罪的修法,最後演變成連續不斷的暴力遊行,相信港府、多數港人都沒想到會走到這個地步。我們無意評論港府的修法如何,也不評論港人爭取權力的正當性,但美國與英國官方人士講的希望港府、甚至大陸要尊重民主、人權等無端指責的話語,我們卻必須深思。
香港特區政府已停止修例工作,可就是有人要以反修例為幌子,不斷製造暴力衝突,嚴重破壞香港社會秩序,踐踏香港法治,公然挑戰中央政府權威,觸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奇怪的是,原本是中國內政的事情,西方國家一些政客卻在此時跳出來,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頻頻説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給亂港分子撐腰壯膽打氣。更奇怪的是,某些反對派政客和“港獨”分子見獵心喜,以為遇到了靠山,賣力演出蹩腳的“挾洋自重”戲碼,不惜損害香港形象和港人利益。
可以説,西方某些人,不但發表了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還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他們心裏見不得香港好、中國好,於是一有機會,就“關懷”和插手香港事務。但居心不良的關懷,卻坐實了其睜著眼睛説瞎話、想把中國搞亂的本性。
許多觀察家都説香港人目前很焦慮,擔心香港的地位會被週遭的大陸城市取代,香港不再繁榮。年輕的香港人則將面對失去競爭力、貧富懸殊的未來。也就是説,香港目前面對的是嚴重的民生問題。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發動革命時就曾經説過,“民生問題不解決,即使民主共和國建立了,革命還會繼續發生”,因此主張民族、民權、民生問題必須一併解決。今天香港人因為民生問題不能解決,卻去爭取所謂民主問題,根本是打錯藥方、緣木求魚,而美國、英國的介入更是“攪屎棍”,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欲引進外國勢力管理香港,那更是“拿鬼開藥單”。
7月29日,一些香港居民聚集在西區警署外,表達對香港警察的支持。(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近日在國際媒體上有一幅照片令人揪心,在內戰不斷的敘利亞,一位五歲的小女孩在坍塌的瓦礫堆中企圖用小手拉出數月大的妹妹。同樣是敘利亞,兩三年前另有一個小孩因為偷渡船翻覆,遺體被衝上希臘海岸,看了同樣讓人揪心。另外,近日在地中海還發生了一起船難,一百多名來自利比亞的偷渡客葬身海底。事實上,近幾年來,大量非法移民從利比亞偷渡到歐洲各國,在地中海上不知淹沒多少枯骨,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要離開家鄉、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其實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無它,就是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在自己的國家不得解決,只好冒著生命危險,向外尋求機會。如果我們稍加觀察,可以發現一個更特別的事,就是這些國家都有美國人在邊上攪和鼓吹民主。
7月2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光説,任何文明和法治社會都不會容忍暴力橫行。發展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正道。希望香港社會儘快走出政治紛爭,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楊光表示,香港雖然積攢下一些不錯的家底,具有一些有利條件和獨特優勢,但也經不起折騰。香港亂下去,全社會都要“買單”。特區政府和全社會都應該想方設法,採取更有效的舉措,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特別是幫助年輕人解決在住房和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紓解他們的怨氣。中央政府願意與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努力,為他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楊光在7月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中央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中國網圖片)
“民主不能當飯吃。”這是政治素人郭臺銘在爭取國民黨初選資格時説的一句話,當然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對。古有明訓,“衣食足而知榮辱”,當人民的民生問題不得解決的時候,民主能夠做什麼?!我想再一次強調,香港(其實包括台灣)今天的問題是民生問題,當務之急應該是去解決民生問題。
(台灣網友激濁揚清投稿,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