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編輯:王瑞穎|2019-09-02 11:02:16|來源:光明日報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天涯共此時(中國畫)王二平(中國)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偉大的絲綢之路(油畫)娜伊拉·阿瑪多娃(阿塞拜疆)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手中的未來(油畫)瓦斯科·塔什科夫斯基(北馬其頓)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畫)李宏鈞(中國)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太平盛世(中國畫)沈鵬(中國)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共享色彩·之一(丙烯畫)喬治·佩魯卡其(厄瓜多爾)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版畫)胡洪波(中國)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同舟共濟,榮辱與共(中國畫)廖勤(中國)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霞映特裏爾——馬克思故鄉(中國畫)蕭瀚(中國)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絲綢之路(油畫)維亞切斯拉伕·柳科(哈薩克斯坦)

 

113國美術家共繪文明交流多彩畫卷

 

世界和諧(綜合材料)娜塔莉·梅爾(法國)

 

【藝境觀象】

 

透過展廳入口的層層紗幔,色彩與光影交織出的數字“8”極富象徵意義。8月30日上午,一場全球113國美術家共同繪就的文明交流多彩畫卷徐徐展開,“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外嘉賓500余人的見證下盛大開幕,隆重登陸中國美術館,可謂是拉開了今年國慶美術獻禮的宏大序幕。本屆北京雙年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以“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為主題,展覽將持續至9月20日。

 

一.世界繪畫與雕塑的“中國支點”

 

在世界級的國際雙年展中,北京雙年展自2003年誕生以來,一直以繪畫和雕塑的當代性延伸為辦展特徵而保持著獨立的姿態,在促進一些國際性美術問題的共同解決方面已初見成效,這是中國美術對世界的貢獻。世界範圍內架上繪畫的復興,可以使當代美術創作自覺進入理性與平和的發展軌道,而不再僅僅以前衛藝術所標榜的變異和荒誕為榮,從而實現傳統繪畫與雕塑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參展的瑞典藝術家曾説:“中國為世界藝術建立了一個支點,由於北京雙年展的介入,使傾斜于美國的全球當代藝術漸漸趨於平衡。”

 

二.以原創學術主題引發國際共鳴

 

從首屆的45個國家逐漸發展到本屆的113個國家,參展國數量的增加,不單純是一個數字的提升,它更實實在在地體現了中國美術的國際號召力日漸強大。

 

主題是我們主辦展覽的一面旗幟。在策劃過程中,北京雙年展注重以全球的關聯性來引發國際共鳴。從“創新、當代性和地域性”“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色彩與奧林匹克”“生態與家園”“未來與現象”“記憶與夢想”“絲路與世界文明”,一直到第八屆的“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各屆展覽彰顯了一以貫之的藝術擔當,最近的兩屆更是注重和中國的國策相呼應,為人類的共同發展發出藝術的呼籲。這些原創主題得到了全世界藝術家的響應,已成為闡發中國文化主張的很好載體。

 

三.藝術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感悟

 

客觀地説,本屆的主題宏大,創作難度高於往屆。為助力中外藝術家的創作,我們在創作素材圖文參考的整理耙梳上,做了很多工作。而藝術家們在沒有任何獎金和獎勵刺激的前提下,花費大量精力進行主題創作,有的春節都閉門謝客加班加點趕進度;有的連續數月吃住都在畫室;有的因創作時太忘我,以致從高高的腳手架上跌落下來……這期間發生了許多讓我們組織者感動、甚至揪心的故事。今天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作品,是藝術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悟與思考,這需要對國家發展與全球治理的深刻理解,著力表現當今世界追求和平發展、共享繁榮的偉大進程。

 

在古代,聖經故事的“諾亞方舟”與中國成語的“同舟共濟”都蘊含著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共度危難的寓意。廖勤的大型主題作品《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四易其稿,120個日夜反復打磨,一點點、一幅幅找感覺。為此,作者和美協的策劃工作團隊都費了很多心血。作品畫面主體刻畫了一艘承載人類共同願望的命運之船,來自五大洲的“水手”正團結一致、奮力划槳,為抵達理想的彼岸而拼搏。船槳掀起陣陣浪濤,耳邊仿佛能聽到嘹亮的號子。畫面下方展現了一群工人在忙著修橋鋪路,那是中國在與世界“接軌”。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鐵從遠處駛來,滿載期盼和希望。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深海探尋等人類在天地間的最新科技成就分別體現。畫面中還展現了人與動物的和諧交融,使得整幅作品的層次感和動感更加充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核心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李宏鈞的大幅作品直接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題,畫面運用筆墨構成的形式錶現中國畫的氣韻和線性之美,借助傳統壁畫的經驗,呈現出作品的宏大氣勢。畫家通過人類發展的起源、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科技發展的現狀等內容來詮釋創作主題,展現世界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幸福畫面,繪製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攜手共建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好的世界。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中國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馬克思銅像贈送偉人故鄉,坐落于市中心廣場供人瞻仰。海歸畫家蕭瀚在實地充分考察和寫生後,創作了《霞映特裏爾——馬克思故鄉》。畫面重點是聳立於霞光映照中的馬克思銅像,飛翔的和平鴿代表人類共同的心聲。作品在背景的處理上把較近的城市建築推遠虛化,以廣闊的空間表達馬克思思想的無限力量和深遠意義,左後方特裏爾古城堡的厚重和滄桑,隱喻馬克思哲學思想在全世界傳播的時光承載。

 

多彩世界由不同國家和文明構成,尤其是當下的人類文明,於是陶宏的《天眼》選用了1650個世界各國的文化和商業標誌,用油畫的方式拼繪成宇宙中的一隻“眼睛”——俯瞰感知地球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彩世界。胡洪波的《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精選人類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為元素,以超越年齡、性別、民族、身份的當今人類的各種笑臉,結合世界地圖的輪廓構成畫面,各國人民親如一家的情景,以及他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嚮往躍然而出。

 

四.絲路上燦然開出多元的花朵

 

從中外作品中可以看到,無論在陸地上還是在海洋上,原本為了便捷貿易往來而撒下的“種子”不斷生長,開放著繽紛多元的文明之花。我們驚喜地發現:每一種文化都貢獻了自己的特色,與此同時又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優長。

 

阿塞拜疆畫家娜伊拉·阿瑪多娃的《偉大的絲綢之路》反映了古代東方的繁榮景象,古老的絲路如行走在戈壁大漠上的駝隊迸發出頑強的生命力。希臘畫家弗洛朗蒂亞·奧依科諾米杜的《編織未來之路》結合傳統和現代技法,選取整合東西方服飾、建築甚至是“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各種元素,著重體現“人類到哪去”這個關乎共同發展之路的大命題。

 

法國畫家娜塔莉·梅爾的《世界和諧》可謂是熱愛東方藝術形式並自然幻化為自身創作技法的典型。空間感的焦點透視、主觀化的散點透視和極富中國傳統味道的裝飾繪畫語言完美結合。其創作靈感源於在中國寫生期間所觀察到的日落景象。水中瑩光的玫紅色與花毯相結合,為整個畫面添上了繽紛的光彩。

 

中國藝術家更多描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一帶一路”。黃永濱的《這一近,那長遠》以積色融合潑彩,用印象派元素和構成風格相結合,以全球性的經濟體系為創作思路,體現“一帶一路”對現代經濟的融合以及互聯互通起到的重要作用。孫向陽的《對話》將傳統中國畫和西方現代繪畫的元素進行同框表現,敘説絲綢之路上曾經和正在發生的“驚艷”瞬間,形成一種特殊的視覺空間。

 

五.對人類共同面臨問題的人文關懷

 

如果説藝術的情景是人類各種生活處境的再呈現,那麼心靈的溝通正是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必要條件。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平凡卻不失生動的普通人的生活最能激發起普世的情感共鳴。

 

也門畫家拉德凡·阿爾默罕梅迪的《邊緣》通過精心描繪一個身處險境、有著哀楚大眼睛的小女孩表現戰爭威脅。女孩身後是一片無法到達的美麗土地,前方則是無法跨越的深淵。她的瓶子裏只有一些水,她身處戰地邊緣。她還在等待,她能活下來嗎?會有人來救她嗎?從她的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對和平、安穩的渴望,每一個觀者的心都會被緊緊揪住。

 

菲律賓畫家泰奧迪·博伊利·R.佩雷斯的《生活的對比》,反映人類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和困境。畫中高樓大廈五彩繽紛的景色佔據了天際線,與水邊貧民窟裏的一排排“吊腳樓”形成鮮明的對比,“引導”觀者進入畫面情境的祖孫兩代畫中人的生動背影,讓人過目難忘。

 

一些生態導向的批判性主題,並未放棄審美價值,如埃及畫家穆罕默德·哈立德·穆罕默德·奧姆蘭的《看不見的人》。畫面以動植物等自然界生物為元素,交錯疊置,畫中長頸鹿、海龜、猴子、烏鴉、魚類以及稀疏的植被等形象,是藝術家對自然界裏形象元素的再創造和再解構。畫面中的動物形成了一組遷徙的隊伍,這也暗示它們的家園被人類破壞,與作品的題目相呼應。藝術家以自然界的動物影射人類,呼籲我們要用心呵護自然之美,用心體察自然之痛。

 

多達113個國家的600多件作品的廣度,以上述十幾件作品折射整體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小小的“目錄列表”意義在於提供一些觀展提示。真正的觀展快感還是要在美術館現場才能獲得。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經過16年的運作,北京雙年展已成為“連結東方與西方的藝術橋梁,編織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紐帶”,如今,她正匯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美術力量,讓我們真切感到世界因藝術而多彩,人類因命運而共通。

 

(作者:陶勤,係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