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中企數量躍升至129家 中國企業歷史性崛起彰顯中國速度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歷史性的崛起,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實現了爆髮式的增長,其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研發力量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並正在全球範圍內改變多個産業的競爭格局。
日前,財富中文網發佈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今年中國共129家企業上榜,首次超過美國(121家),排名躍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6家來自中國內地。現行的不分行業進行的世界500強排序始於1995年,而在那一年,中國只有3家企業上榜。
近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佈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從入圍門檻來看,2019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為323.25億元,較上年高出16.36億元,連續17年提高。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194家,比上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
在中國企業“大魚”越來越多的同時,企業的品質也在不斷提高。2019中國企業500強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20.7%、10.3%;凈資産利潤率為9.7%,比上年提升了0.2個百分點;人均營業收入235.47萬元,比上年增加12.47萬元,實現三連升。創新實力進一步增強,平均研發強度增長至1.60%,提高了0.04個百分點;專利擁有量增長16.0%,其中發明專利增長17.4%。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説,以中國企業500強為代表的我國大企業繼續呈現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轉向高品質發展的勢頭更為明顯。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也不斷增強,正在世界範圍內改變各個行業的競爭態勢。數據顯示,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共有340家企業申報了參與標準制定情況,參與了1905項國際標準制定,比上年增加350項,連續兩年實現增長。
世界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的變化,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歷史性崛起的一個縮影。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所有制結構主要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企業以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為主,數量較為穩定。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包括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迅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6年,全國共有企業262.8萬個,2017年,企業數量增加到1809.8萬個,增長了5.9倍,年均增長9.6%。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通過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數量進入爆髮式增長階段,從2012年的828.7萬個迅速增長到2017年的1809.8萬個,5年間增長了118.4%,年均增長16.9%。
各種所有制企業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52年,我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2億元,固定資産原值149億元。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擴權讓利”“利改稅”“承包經營責任制”和“股份制”等艱難探索,國有企業活力、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在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中國企業的研發力量和自主創新能力也在不斷地增強,核心競爭力正在顯著增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達10.2萬家,比2004年增長5倍,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從2004年的6.2%上升至2017年的27.4%,提高21.2個百分點。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有效發明專利數93.4萬件,比2004年增長29.8倍。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成為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國,僅排在美國之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從早期的規模擴張逐漸地走向了國際化,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總量和實力。現在,中國企業已經不是一個純粹規模意義上的擴張,而是正在通過科技創新在高科技領域站住腳,從研發和創新來看,其核心競爭力正在不斷提高。(記者 吳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