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關稅排除清單出爐,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據人民網轉載微信公號“甜甜余味”報道,9月11日下午,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以下簡稱稅委會)公佈了第一批對美加徵關稅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單,包括兩個清單16項商品,自9月17日起實施。
5月13日稅委會公佈《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排除工作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從6月3日開始接受申請算起,到今天不過三個月剛出頭,這份清單的出爐,除了高效,還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看點一:最大程度緩解行業困難,減輕申請主體痛感
《試行辦法》出臺時,有關專家就解釋過——中方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收取企業關稅,而是要通過關稅這種反制手段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利益——這是採取排除措施的邏輯出發點,也是中方制訂具體申請辦法的思考依據:
1.“對事不對人”。從清單本身來看,中方排除的是商品,而不是某個企業。因此,只要被納入清單,不管有沒有提出排除申請,相關商品的進口企業都能享受到排除措施,可以説是“一人栽樹,大家乘涼”。
2.功能性指向明確。排除申請是否能通過?審核標準主要有三條,第一條“尋求商品替代來源面臨困難”是為了確保反制效果,除此之外,第二條第三條都是為了減少對申請主體及相關行業的損害,重點是保護好自己、降低貿易戰痛感。
3.切實關注民生。16項商品主要就是三大塊:一是與農業及畜牧業密切相關,包括蝦苗、紫苜蓿粗粉、其他紫苜蓿、魚粉、各種殺蟲劑、飼料用乳清;二是工業生産原料;三是包括抗癌原料藥在內的醫療用品。其共同特點是可替代性低、多為原料及中間品、與日常生産生活關係緊密。
4.申請主體廣泛,保護面廣。根據《試行辦法》,不僅是中國國內的企業,在華企業和行業協(商)會等各種利益相關方都可以成為申請主體,從最大程度上保護國內相關産業鏈供應鏈,也是對營商環境和行業人心的穩定。
看點二:注重“用戶體驗”,細節方面考慮到位
1.排除申請商品的顆粒度方面具備選擇權。申請主體在申請排除時,可以選擇對8位稅則稅目下的所有商品申請整體排除,也可以選擇單個商品分別排除,申請的操作介面也比較友好。
2.主動保護申請者的信息安全。對於大多數國內的企業和行業協(商)會來説,申請關稅排除這樣的實踐還是新鮮事,難免擔心洩露了商業信息,稅委會的“貼心”安排則是——申請主體填報信息僅限于關稅排除工作所用、未經申請主體同意不會向第三方公開、專家匿名評審且不得引用相關內容——有這樣的程式設置,再加上首批相對可觀的“通過率”,預計將對未來的排除申請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有關專家表示,列入第一次關稅排除清單的16項商品共涉及近300份有效申請,佔企業申請總數的近三分之一,這個比例還是很可以啦!)
3.排除決定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根據《公告》,此次排除清單公佈,除了自實施之日起在未來一年內把加徵的關稅乾乾淨淨全取消了,對部分商品還有另一個利好消息——排除追溯期可以上行,具備退還稅款條件的,對已加徵的關稅稅款予以退還。這無疑是給相關行業和企業吃下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看點三:時間節點意味深長
前面説過,從6月3日開始申請到現在,不過三個月出頭的時間,再加上咱們此前從來沒拿“關稅”打過仗,客觀來説,實踐經驗是相對有限的,為什麼能在這麼短時間裏拿出成果?除了想給國內的行業企業分憂解難的迫切,時間節點上也是用心良苦——
去年中秋節,美國2000億關稅落地,給國人的團圓佳節添了堵,眼看又是中秋,咱們中方的關稅人,就是要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努力,在今年中秋節之前給企業、給行業、給市場送上一份讓人安心的大禮;
10月份中方代表團還將赴美舉行新一輪磋商,當下雙方互釋善意是相向而行的有力證明,也是此前雙方經貿高級別磋商牽頭人通話中提到的“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的實際行動。
中秋將至,希望稅委會的這份大禮包能給更多人帶來信心,能為中美雙方平心靜氣解決好當前問題注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