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持續釋放“正能量”

編輯:母曼曄|2019-09-25 09:40:1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星期一(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旨在推進實體經濟領域開展大規模具體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峰會上表示,中國將認真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如期實現提交的自主貢獻目標。這是中國再一次在國際場合明確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充分體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決心與擔當。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18年一份特別報告,按照當前的升溫速度,2030年至2052年間,全球升溫可能達到1.5攝氏度,升溫2攝氏度的情況或會提前到來。《科學》雜誌今年4月刊文説,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達到300萬年前水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今年也檢測到,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15ppm,也就是二氧化碳品質超過整個大氣品質的萬分之4.15,創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些意味著,全球乾旱、酷寒等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出現。比如,今年歐洲多國就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6月。同時,氣候變化還將引發能源問題、水資源問題、環境災害、糧食安全問題等,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無法逃避氣候變化造成的傷害。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強調了9大行動領域,包括氣候資金、能源轉型、工業轉型、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青年和動員、社會轉型等,呼籲各國政府、每座城市、每家企業、每個民眾都參與到制訂九個領域的可行方案中來,認為無論哪個領域獲得突破,都是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視作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中國目前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生態文明建設被列為國家發展戰略。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根據2015年6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自主貢獻目標,中國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同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時重申了這一目標,並提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為全球環境治理注入強勁動力。

 

在本次峰會召開前,中方結合峰會9大行動領域發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中方的立場和行動》,明確表示將一如既往地落實《巴黎協定》,百分之百兌現承諾。在此次峰會上,中國成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領域的共同牽頭國,積極推動各方依靠自然的力量應對氣候風險,受到各方讚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評價説,中方在氣候行動方面的領導作用至關重要。

 

當前,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儘管美國2017年退出《巴黎協定》,但改變不了全球綠色低碳的發展趨勢,全球氣候治理仍然在持續推進。2018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如期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從歐洲到南亞,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諾提升減排目標,力爭在今年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上取得積極成果。

 

要實現上述目標,各方須恪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應對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當得到切實的遵守。對此,中方呼籲發達國家應承擔率先減排義務,履行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承諾。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曾説,“我們是可以消除貧困的第一代人,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後一代人。”西方有句諺語,“行動是果實,言論不過是葉子”。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階段,每一個國家都應挺身而出,用必勝的決心、行動的恒心、合作的誠心,共迎挑戰,積極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落實,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新的動力。在這一多邊進程中,堅持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的中國,無疑會持續釋放出“正能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