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穩中提質的中國經濟無懼風雨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18日)發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約69779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持續優化,民生不斷改善。在世界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再次顯示出穩中提質的韌性和較強抗風險能力。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嚴峻,中國國內經濟也面臨多重挑戰和困難,但前三季度經濟增速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出穩定運行的顯著特點。與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相比,6.2%的增速屬於中高速,但在全球範圍內,仍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前三季度其他宏觀經濟指標也在合理區間之內。比如,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7%,就業總體平穩;CPI平均漲幅為2.5%,物價溫和上漲;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此外,在全球貿易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前三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2.8%,外貿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這些經濟表現為中國可持續性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從産業結構來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0.6%,體現第三産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保持快速增長,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顯示出創新帶來巨大活力。從需求結構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顯示中國不斷拓寬國內市場,挖掘潛力,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受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衝擊,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放緩,各經濟體都不同程度承壓。中國之所以較好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與及時出臺一系列逆週期調節政策密切相關。這包括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出臺減稅降費措施、降低融資成本等。比如中國計劃全年減稅降費約2萬億元,前8個月已減稅降費1.5萬多億元,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來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今年3月中國兩會期間通過的《外商投資法》對外資企業的知識産權和技術保護、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向制度型開放邁出重要一步。近期,中國建設深圳先行示範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及新增6個自貿試驗區等舉措,為制度型開放提供了新平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吸收外資同比增長6.5%;世界貿易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外貿增速高於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仍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這表明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中國經濟在應對挑戰中平穩運行,同樣離不開企業的不懈努力。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中國企業主動作為,加大創新,增強了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超過四成開展了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超過70%。今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2019年全球50家最聰明公司”榜單,只有12家外企上榜,其餘均為中國企業。
回望過去70年,中國經濟始終在風浪中穩健前行,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連續13年穩居第一。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已現寒意,不少國際機構紛紛下調增長預期。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名列前茅,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顯示出無懼風雨的韌性與潛力,無疑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