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正當“潮”——“國潮”下的中國製造“轉型記”
國産手機獲年輕人追捧、智慧眼鏡走俏市場、原創設計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今年以來,以新製造為代表的新國貨盛行開來,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成為很多人的日常。消費市場上“國潮”涌動,中國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製造也在跨界融合中改變著原有的模樣。
國貨正當“潮”,這裡有來自理念的更迭、有聚焦供給的創新、更有根植文化的自信。緊扣市場,主動創新,中國製造將不斷展示著全新的面貌。
國貨正當“潮”
在化粧品領域充分競爭的今天,一盒眼影能擁有多少粉絲?當彩粧遇上山河國色,發生的化學反應超越很多人的想像。
不久前,國産美粧品牌完美日記推出國家地理系列眼影,以“粉黛高原”“赤彤丹霞”等為主題,將山河美色融入眼影盤中,一經預售火爆市場。將東方美學與彩粧融合,完美日記把小小的彩粧做出了大門道,2019年連續8個月佔據天貓彩粧銷量首位,其創始人黃錦峰表示,三年內品牌全國門店有望達到600家。
一盒眼影的火爆,是“國潮”的生動寫照。華為跨界推出智慧墨鏡,太平鳥登陸國際時裝周,故宮雪糕刷屏網絡……融入文化內涵,對接現代科技與時尚的新國貨讓人眼前一亮。來自小紅書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關於國貨的筆記數量同比增長116%,超過500萬用戶在平臺上分享國貨。
“很多國貨品牌兼具顏值和性價比,並注重與消費者互動。”小紅書創始人瞿芳説,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嘗試口碑傳播、體驗式消費等新模式,並加強與平臺合作,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以90後為主體的新青年正成為消費主力。
國貨變得“年輕”,也更注重科技與品質。
不用手洗的無人豆漿機、智慧配菜的炒菜機器人、可遠程調控的智慧冰箱……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産品,幾乎都在進行著智慧革命。天貓數據顯示,無論是全年成交還是“618”過億品牌,美的、華為、格力等智慧製造品牌穩居排行榜前十,展現了國貨的硬核實力。
“國潮”裏的新製造
國貨的復興是中國製造因時而變,因變而興的真實寫照。用新理念改變傳統行業,用新技術提高品質效率,用新模式開拓新空間,“國潮”裏寫滿了創新的故事。
一個“玩”字,是愛慕皇錦品牌負責人吳曉平對“國潮”最深的感觸。從紋樣整理起步,皇錦嘗試把傳統寓意與當代潮流相結合,將不少源自故宮、敦煌的圖案做成了年輕消費者眼中的“爆款”。得益於文創的注入,截至10月13日秋冬家居服銷售數量同比增長110%。
“既要做好産品,更要玩好時尚。”吳曉平認為,將文化積澱用年輕語態進行表達,國貨創新就會獲得市場的回應。
從大數據創意到個性定制……國貨的變革背後凝結了整個産業鏈的科技創新。
改變産業邏輯,從大訂單轉向小生産;提高生産效率,實現柔性製造和個性定制;縮短與消費者距離,讓工廠與市場更精準對接……國貨背後是工業和消費體系的重新整合,是智慧製造的真實體現。
國貨的創新同樣在模式。小紅書通過內容分享加快品牌與消費者互動,將産品與服務更緊密結合;嚴選整合製造供應鏈為工廠“賦能”……打破生産、消費、服務等邊界,與平臺和用戶共享共創成為國貨製造的主要模式。
“圍繞消費升級、産業升級、服務升級,改變供給品質和方式,傳統的國貨正成為創新的主要陣地。”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説。
以“國潮”拓寬發展空間
國貨一頭連著製造,一頭牽著服務與消費,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很重要的一環。“國潮”的興起不僅為中國製造轉型提供機遇,也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思路。
瞄準市場需求。國貨能夠變成“國潮”,最關鍵的一點是抓住消費者的喜好。細數爆款國貨,不論是國風産品的火熱,還是簡約時尚的流行,無一不是被科技、文化等賦能,讓消費者找到更多認同感,是圍繞需求進行的供給創新。“國潮”的興起給人啟示,不論製造、服務還是消費,緊扣需求脈搏,從市場中獲得靈感,創新方能更加務實和高效。
勇於打破傳統。“國潮”中有新興産品的“出擊”,但更多的是傳統品牌的蝶變。太平鳥從商務男裝轉型時尚潮牌,大白兔奶糖跨界做起了唇膏……主動出擊,勇於變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對産品和産業鏈進行改造提升,即便是老字號品牌或傳統的製造領域也能煥發巨大的活力,足可見經濟發展中蘊藏的機遇與空間。
當前,不斷上升的綜合成本與更加碎片化的需求疊加,為很多製造企業帶來生存的壓力。然而有壓力就會有動力,“國潮”的興起,就是一個個製造品牌應對挑戰、勇於變革、破舊立新的歷程。
國貨變遷富有啟迪。縱然面對複雜的環境和轉型壓力,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加快信息技術融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結構優化升級,中國經濟必將在高品質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