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親 同圓復興夢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消息發佈後,立即引起兩岸各界關注和熱議。人們一致認為,名稱裏的“進一步”三個字聽起來普通,卻因其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廣,而飽含同胞親情,讓“兩岸一家親”更顯“沉甸甸”。
“‘26條措施’的推出,使惠臺措施更具廣泛性、精準度,也更為務實。”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表示,相較於以往的惠及臺胞政策,“26條措施”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出臺“26條措施”的這天,正值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開幕。在民進黨當局極力限縮兩岸交流的背景下,峰會如期舉辦,並且台灣方面參會人數創歷史新高,充分體現了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共同的根讓同胞情深意長,共同的夢讓手足同心同德。“在當前時刻出臺‘26條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與會的兩岸企業家紛紛表示,“此舉充分體現了大陸全心全意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真誠意願。兩岸攜手,一定能夠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發展的時代新篇章。”
“26條措施”中,“同等”一詞的使用頻率最高,出現了十余次。江蘇省蘇州市臺辦主任楊軍認為,“同等”二字不斷被提及的背後,是祖國大陸回應臺胞臺企合理需求的真心與努力。
“‘26條措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又一重大舉措。”楊軍表示,“措施條條接地氣,項項暖人心,念臺胞所想、行臺胞所盼、解臺胞所急、圓臺胞所願,必將給廣大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為促進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市場産生積極的影響。”
“‘26條措施’的出臺,讓我們這些在大陸紮根發展的臺胞倍感溫暖和幸福。”臺菁創業孵化器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慧芳説,“我認為‘26條措施’是2018年‘31條措施’的加強版,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進一步’讓臺胞和臺企融入祖國懷抱,同享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無論是“31條措施”,還是“26條措施”,都是大陸多年來一貫積極回應同胞訴求的縮影。李政宏強調:“我感到近年來的惠臺政策,正在一步一個腳印,給臺商臺胞帶來更多切實的福利。”
“26條措施”在廣大臺胞臺企關心的科技創新、5G建設、循環經濟、融資擔保、貿易救濟、進出口便利、標準制定、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職稱評審、分類招考、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提供了更多的同等待遇。福建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認為:“當前台資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26條措施’的及時出臺,對幫助當前台資企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搶抓發展機遇提供了有力支持。”
“‘26條措施’的出臺,必將為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的契機,也必將為更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就學、就業及創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盧慧芳感慨地表示,“中央的善意與努力,我們真切感受到了。”
吳家瑩説:“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繁榮強大,兩岸融合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共同市場的‘蛋糕’必將越做越大,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度必將越來越高。”
(記者 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