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天貓數據顯示:台灣成“雙11”花錢增幅最大地區
相較去年,今年雙11“超狂購物節”,台灣在地各大網絡平臺的銷售數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而淘寶天貓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台灣地區是雙11購買金額增幅最大的地區。
值得觀察的是,往年10月至12月,都是台灣各個百貨公司的週年慶,其間釋出的“年度最大優惠”,吸引台灣消費者買買買。這原本是消費者撿便宜,以及零售、品牌業者拼業績的最重要檔期,如今隨著雙11的強勢崛起、後來居上,其對台灣廠商與消費者的重要性,甚至超越百貨公司的週年慶。
氛圍
線上線下齊狂歡
進入11月,雙11在台灣的氛圍就變得超“有感”!電商、超商和業者,結合線上及線下通路,推出各式優惠搶攻民眾荷包。
在捷運(地鐵)車廂,你可以看到年輕學生邊滑手機邊分享雙11什麼值得買;在餐廳用餐,你會聽到隔壁桌的情侶説雙11有品牌在做活動,家裏可以囤貨;你逛一下大潤發超市,入口就貼著“11.11,星期一,買11件最便宜的1件免費”;你到全家便利店買東西,門口“史上最狂11.11狂歡季單筆消費滿1111元抽111萬旅遊金”也是相當搶眼;甚至今年的台北國際旅展也來“蹭雙11熱度”,11月11日雖然是工作日的禮拜一,但當日促銷力度遠超旅展其他天數,從飯店到旅行社等業者,皆推出住宿券、餐券、行程等雙11限定超殺優惠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搶便宜。
雙11在台灣的線下推廣活動已經如此無孔不入,更不用説作為主戰場的線上平臺了。各大電商平臺狂撒紅包攬客,這場購物狂歡,幾乎百業參與。從3C數碼到機票酒店,從網遊充值到日用産品,導報駐臺記者甚至在瀏覽《天下雜誌》的網站新聞時,也彈出提醒:“1111限定:數位全閱讀8·5折優惠。”
數據
魅力超百貨週年慶
要説雙11在台灣有多熱?數字會説話。
根據資策會産業情報研究所針對雙11購物檔期進行的消費者網購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的雙11網購買氣意願,較往年更高且超越百貨公司週年慶。有71%的消費者表達參加雙11購物的意願,而表達有意願參加百貨週年慶的消費者則有60.2%。
有關今年雙11在台灣的“高買氣”現象,資策會資深産業分析師張筱祺解釋,供需兩端的共同推波助瀾是主要原因,部分電商業者將檔期提前近一個月,甚至部分業者在年中“6·18檔期”就開始鋪陳,而消費者則是在電商業者連續五年的宣傳聲量中,逐漸形成年度購物季的預期消費心理。
導報駐臺記者了解到,2019“年度購物季”的台灣人均消費金額為新台幣12391元,網友想參加雙11的購物動機,“商品價格便宜”仍是主因。此外,台灣各家電商平臺,近年來積極打造“點數經濟”,也就是“網絡購物金回饋”,在雙11中都有折扣,這也吸引大家購物。而在所有雙11促銷活動中,“免運費活動”最吸引消費者,女性的接受度又高於男性。
不過,台灣消費者在雙11購物節和百貨週年慶的消費類別是不一樣的,雙11購物節多是3C家電,百貨週年慶買最多的商品則是服飾配件。
效應
帶動年輕人投入電商
“雙11做得好或不好,會影響到未來一整年的業績。”Mo-mo購物網董事長林啟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台灣,雙11如此之熱,除了成品牌的規模效應,商家還看重它帶動的“長尾效應”。
因為雙11之後,就是雙12,再來又是聖誕節、元旦和春節檔期,這些都是購物旺季。雙11作為年底旺季搶客的第一場戰役,如果能打得漂亮,無疑會對接下來的幾場戰役有助力。
雖然從整體電商環境來説,目前台灣無法和大陸相比,但根據統計,台灣互聯網的覆蓋率達到80%,幾乎65%的台灣民眾都用手機或電腦網購過。此外,來自台灣1111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顯示,有46.7%的台灣上班族,預期産業前景佳、收入有望增加,而有意願投入電商。
據此,台灣商研院商科所副所長戴凡真認為,電商對台灣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這代表實體産業和零售服務都要轉型。至於台灣電商産業的下一步發展,她認為要和零售服務相結合,線上線下同步運營、走向融合。臺海網11月12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陳成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