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旅遊
在烏鎮景區內的皮草行,遊客通過“AR試衣鏡”進行遠程試衣。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時光的腳步邁進2020年。AR、VR、AI、5G等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已在許多景區、酒店、旅行社等旅遊領域普及並應用,為遊客出行的各個環節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的服務。科技已成為旅遊發展新動能,正在塑造旅遊的未來。
科技讓旅遊更便捷
一部手機,輕鬆出行。從選擇目的地、查攻略、辦簽證、預訂機票酒店門票、找導遊,到租車租船、買保險、買電話卡上網卡、旅拍、購物支付等各個環節,都能一鍵搞定。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令旅遊變得如此簡單。
攜程集團副總裁李欣玉認為,科技創新重塑了中國旅遊業。他回憶説,在20年前,用戶在網上平臺訂購一張機票,從下訂單到拿到機票最快需4個小時,訂酒店大概需2個小時才能獲得確認。而今天,訂一張機票的時間縮短到7秒,訂酒店的時間則是5分鐘。
記者日前來到旅遊大省雲南,“一部手機遊雲南”成了新名片。“遊雲南”APP基於騰訊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手繪地圖、在線導遊、語音講解、AI智慧識景等在線導遊導覽服務,還接入1482路直播流,對多個景區和部分城市進行不間斷直播。景區實現線上購票和掃碼快速入園,多家酒店實現刷臉入住。此外,在手機上還可快捷地進行購物退貨和旅遊投訴。
出境遊近些年持續增長,每年有1億多的中國遊客到訪世界各地,尤其是自由行時,語言溝通是最大的問題。多種翻譯軟體、翻譯機提供了語音即時翻譯、拍照識別、多國語言翻譯等強大功能,使得異國之旅變得越來越簡單。
中國遊客正在把國內的生活方式帶向全球,出境遊用移動支付越來越普及。記者從支付寶了解到,目前,中國遊客已能在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支付寶消費,全球36個國家的96個機場和港口支持支付寶退稅。日前,支付寶正式上線“境外打車”小程式,已覆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阿聯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13個國家,方便更多中國遊客的打車需求。
科技讓旅遊更好玩
遊客對旅遊的需求不僅要好看,還要好玩,最好能參與互動。近日開幕的“大盛敦煌藝術大展”將敦煌石窟“搬”到京城,通過高保真壁畫復刻、彩塑三維重建藝術還原、分層壁畫立體呈現、VR呈現敦煌洞窟以及全息舞蹈、敦煌復刻樂器展等展示,使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深度融合,為觀眾營造可感、可視、可聽、可觸的觀展體驗。
由於多媒體技術、三維全景技術、光影技術等新科技在舞臺上的應用,使得旅遊演藝的觀演關係産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影響觀眾的觀演行為。從《又見平遙》、《尋夢龍虎山》《今時今日安仁》到《知音號》《百老舞匯》,科技領銜的沉浸式旅遊演藝,令觀眾身臨其境,強烈的參與性帶給觀眾多感官的觀賞體驗,成為旅遊演藝中的佼佼者。
深圳歡樂谷與中國電信已合作建設“中國首個5G+體驗樂園”。未來,遊客在深圳歡樂谷園區內,將體驗到全息影像遊樂産品、園內交通工具自動駕駛、智慧客服機器人、MR體驗式導覽、智慧售賣機器人等。錦繡中華景區以高科技無人車平臺為載體,為遊客提供全新零售服務體驗。遊客通過招手即停或者手機召喚等方式,使用無人車就可輕鬆購買食品飲料、文創紀念品等商品。
據同程藝龍與馬蜂窩旅遊網近期發佈的《新旅遊消費趨勢報告2019》顯示,AI、AR、VR等技術在旅遊行業的應用對旅遊消費産生深刻影響,95%的遊客會在出行前瀏覽這類旅遊內容。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內,這類新技術將成為主題公園、博物館、旅遊景點的標配。
科技讓旅遊更多元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日前在2019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説,旅遊業作為新興産業、朝陽産業,要實現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改變旅遊。科技創新有助於旅遊業態多元化。旅遊業與科技融合發展是大趨勢,必定有大作為。
打開高德地圖,不僅僅能指路導航,“一張地圖遊中國”“景區隨身聽語音導覽”等特色服務,像出遊小助手,為遊客帶來全新的智慧體驗。靜態枯燥的景點介紹、千篇一律的講解內容,讓遊客很難真正領略到景區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景區隨身聽”解決了這些痛點,各領域知名人士的特色講解,讓景區體驗活起來。景區隨身聽發佈兩個多月以來,已覆蓋故宮、恭王府、頤和園等全國1000多個景區。
隨著5G的到來,文旅産業未來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短視頻化。字節跳動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袁祥介紹,現在短視頻對於推進文旅産業特別重要。旅遊在抖音上是五大熱門的內容,非常受3.2億日活用戶的歡迎。我們曾推出“Dou Travel”計劃,專門用抖音促進旅遊的發展。
旅遊領域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這對於新科技而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發掘空間。無人機、無人車、水下機器人、智慧服務機器人等將帶給遊客更多精彩。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説:“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化技術,正在加速對旅遊業的滲透與變革,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遊客的需求、行為與體驗。我們無法預料會有多少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將跨界而來,以滿足數字化時代的旅行需求,並可能觸發旅遊領域的創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