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穩崗擴就業 讓飯碗端穩端好——各部門多舉措為穩就業保駕護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日前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
幫助企業減負穩崗的“組合拳”怎麼打?
企業穩,則就業穩。就業穩,則大局穩。疫情短期內對我國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造成較大衝擊,順應企業之需,中央部門推出多項舉措,強化財政、金融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多渠道保障就業。
近日,人社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研究制定了《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明確了免、減、緩三項措施。階段性減免企業三項社保繳費,預計減免規模將超5000億元,應對疫情所採取的一項特殊措施,也是我國社會保障歷史上的第一次。
相比大企業,中小微企業“家底”較薄,抗風險能力較弱,但他們對就業的貢獻舉足輕重。針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産面臨的資金壓力,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金融舉措。中國人民銀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精準支持抗擊疫情的中小微企業。銀保監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支持的力度,保持貸款合理增速。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介紹,央行正著手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重點用於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
實施就業補貼政策,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對受疫情影響無力足額繳納電、氣費用的個體工商戶實行“欠費不停供”……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企業復工步伐加快了,穩崗、擴就業才有真正保障。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復工復産率穩步提高,目前已經超過30%;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78.9%。
重點群體的就業托底保障怎麼做?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2.9億農民工中1.7億人外出務工;2000多萬貧困勞動力面臨返崗就業。如何做好重點人群的就業保障?
“拓展就業渠道還是最關鍵的,要有崗位、有渠道。”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坦言,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年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總量壓力不小。加之突發疫情影響,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鼓勵畢業生到急需領域就業、去基層就業。翁鐵慧説,教育部將加大力度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到技術開發、內容付費等新就業形態,到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就業。同時,通過農村教師特崗計劃以及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項目,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並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今年還要更大力度鼓勵畢業生參軍入伍。
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農民工在節後不敢外出、不能外出、不想外出,導致東部地區企業用工缺口和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滯留並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表示,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建立點對點、一站式服務通道,通過專車專列等方式成規模、成批幫助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儘快返崗復工。
為促進農民工就業,人社部門還將採取措施,引導返鄉農民工就地參加春耕備耕,參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優先吸納本地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為懂技術懂市場的農民工提供線上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資金支持,開發臨時公益崗位托底安置、保障基本生活。
遊鈞強調,對於貧困勞動力,要優先復工、優先外出、優先吸納、優先安置、優先服務。特別是,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政策資金要傾斜,崗位投放更密集,勞務輸出更有序;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在資金、政策、保障上給予照顧。
如何穩定和諧的勞動關係?
當前疫情下,部分企業面臨生産經營困難,部分勞動者面臨收入減少的風險,怎樣才能穩定和諧的勞動關係?
遊鈞説,鼓勵企業和職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指導企業和職工通過協商,採取調整薪酬、縮短工時、輪崗輪休等方式來穩定崗位和勞動關係。
政策幫扶到位很關鍵。遊鈞説,通過社會保險費的減免、緩繳,失業保險金的返還、援企穩崗等補貼來減輕企業的負擔,使企業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對於確實需要裁員的企業,遊鈞説,人社部將指導督促其“依法規範裁員,防止違法裁員,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人社部發佈通知明確,企業停工停産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企業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的,若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職工沒有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應當發放生活費,生活費標準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辦法執行。
此外,穩崗強就業還需在強化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上下功夫。遊鈞表示,要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失業人員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放寬企業職工申領技能補貼的條件,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針對性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