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復工記:“我們的目標不止20萬粉絲”
馬不停蹄,這是臺青范姜鋒給自己2020年開端所下的定語。作為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發展帶來的挑戰,他有“把危機變為轉機”的信心,“我在台灣初五就開工了,2月10日坐直航班機回到廈門,16日正式復工,在此之前我們自媒體的運營一直都保持活躍。”
范姜鋒和他的團隊共同拍攝“復工”視頻並上傳台灣的社交網站
范姜鋒口中的“自媒體”是他2019年年初就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登鷺”發展十餘年,如今“創業經濟人”的身份也從未改變他創業者的底色。范姜鋒希望搭建平臺,借助管道,把大陸的真實面貌告訴台灣的小夥伴,為台灣青年登陸創業做好線上服務,當然,也希望在移動互聯網+自媒體極速發展的時代,開拓自己新的事業版圖。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范姜鋒註冊子公司,組建新團隊,台灣小夥伴劉信愔與大陸小夥伴史川寧成為這家新公司的兩位主管。在這一年時間裏,他們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平臺上運營的賬號矩陣已經積累了近8萬粉絲。
2020年開端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減緩這家新公司運行的齒輪。
“消毒”:告訴台灣小夥伴真實的大陸疫情
“因為我們公司主要進行自媒體業務,所以受疫情影響比較小,‘復工’很早就開啟。”台灣主管劉信愔告訴記者,團隊在台灣各社交平臺上的賬號運營,基本上從未停擺,雖然她前兩周才回到廈門,但早在2月份就通過線上方式與同事保持協同作業。
劉信愔和夥伴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各地臺青返回大陸復工的視頻
在台灣各社交平臺上告訴台灣小夥伴真實的大陸疫情
從2月8日起,范姜鋒和他的團隊陸續整理製作了15個協助臺青復工的“懶人包”,比如從台灣回到大陸,進入廈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辦理什麼手續;比如若工作地點不在尚能直航的大陸四座城市,應如何中轉;比如廈門政府為支持中小微企業推出許多政策,具體內容是什麼,要如何申請,準備哪些材料……
“希望通過這些內容起到‘消毒’的作用。”范姜鋒説,台灣的一些媒體對大陸疫情的報道並不全面,甚至有違真實,産生了很多負面影響,“我們希望告訴台灣小夥伴真實的大陸疫情,以及如何有計劃性地克服‘復工’面臨的困難。
他們為返廈復工的臺青製作的一系列“懶人包”在公眾號一經推出,就收穫破萬閱讀量。
“兩岸青年説”:我們在大陸的“小確幸”與“大未來”
范姜鋒最初對於自媒體運營的構想,與他一直以來在大陸打拼的信念相契合:擁抱“大未來” ,兼顧“小確幸”。
“我們是一群在大陸的兩岸青年,我們在這裡工作、生活,我們四處旅行,享受美食,養萌寵,有各種娛樂……”台灣主管劉信愔説,他們在台灣的社交平臺上與台灣的小夥伴分享大陸新鮮有趣的吃喝玩樂,也分享創業大小事的酸甜苦辣,最核心的就是希望達到兩岸交流的效果。
分享臺青創業就業在大陸的動畫短片
展現中華文化之美,分享在大陸的生活點滴
大陸主管史川寧覺得,兩岸青年對於彼此語境、思維方式的陌生,需要通過平臺和渠道去打破,而他們就正在嘗試這樣一個從碰撞到融合的過程,“和團隊裏面的台灣小夥伴合作,也讓我對台灣青年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都希望創作出更多讓台灣年輕人能接受的自媒體作品,也讓他們更全面地認識大陸。”
説起2020年的新規劃,范姜鋒思路清晰,這個為“兩岸青年説”搭建的平臺,將持續從線上走到線下,從網路走向實體,“我們籌劃的有關臺青登陸發展的書,今年4月份將在台灣正式出版。屆時配合這本書的出版,我們計劃在福建召集一批比較有代表性、落地比較成功的臺青,到兩岸高校進行宣講。”
自媒體變現:我們的目標不止20萬粉絲
仰望星空也要低頭趕路,對於范姜鋒和他的團隊來説,既然涉足自媒體領域,如何實現成功變現是確保公司發展的關鍵之一。20萬粉絲——是他們今年立下的flag,但目標,不止於此。
“由於人口基數的差異,在大陸要百萬、千萬粉絲才能算得上大V,但在台灣幾千、上萬可以説是小網紅,幾萬、幾十萬就是大V了。”台灣主管劉信愔從流量上分析他們的平臺優勢,“目前在台灣大多數網紅、大V是做個別賬號,而我們是運營一個矩陣平臺,這是我們的特色,同時,我們還計劃聯動兩岸的網紅大V,一旦分享流量,這個體量是不可估量的。”
兩岸團隊的“頭腦風暴”
通過廣告投放實現流量變現,是自媒體運營行之已久的方式。但由劉信愔和史川寧這兩位年輕人所帶領的兩岸團隊,更看中另一路徑:電商帶貨。“把這一大陸比較成熟的體系,嘗試複製到台灣,兩岸互通,比如把台灣的零食啊,泡面啊,賣到大陸,大陸這邊精緻的神器、台灣沒有的小商品,也可以推到台灣去。”劉信愔對未來的可能性充滿信心。
信念感:阻力?沒在怕的
大年初五就在台灣開工跑業務,范姜鋒與青創基地的入駐企業、合作夥伴、供應商一一對接。不是沒有感受到阻力,不是沒有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在台灣,當局針對與大陸交流的部分進行管制,比如進校園宣講登陸創業就業,需要上網登記、報批,校方也會對這樣的合作比較擔憂,以前沒有這樣的困擾。”但范姜鋒相信,需求持續在,只是換條路走進去。
“以前通過官方進入校園,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座談會、係會、班會去做這樣的溝通交流,以前更多的是先邀請他們過來大陸,現在換我們主動走出去。”作為大環境下的個體,范姜鋒並不缺少信念感的加持,“克服困難,會更有成就感。
這樣的信念感,或許來自志同道合的團隊,或許來自放不下的理想,以及支撐理想的一份事業。“我們希望提供給台灣小夥伴另外一種角度、另外一種視野。就算會有各種困難,也會讓我越挫越勇,我想跟團隊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的‘革命情感’。”劉信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