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綠營正把在陸臺胞推向政治對立面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在香港中評社刊文表示,當前兩岸關係的重心已從政治面轉向經濟與社會面了。但這樣的趨勢卻和綠營的政治正確背道而馳,綠營更擔心大陸借此積累未來主導兩岸局勢的軟實力,因此民進黨當局利用執政之便,不斷對此趨勢進行打壓。近期的疫情則給民進黨當局進行更深層的社會圍堵提供了契機。
全文內容摘編如下:
自從2016年5月蔡英文執政以來,由於民進黨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本來熱絡的兩岸政治互動瞬間轉冷,官方的交流陷入低潮、甚至停擺的狀態。另方面,隨著大陸的發展,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才西進大陸,逐漸打破以往以臺商、臺幹、家屬為核心的在陸臺胞格局。台灣的年輕人和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生活已蔚為風潮。當前兩岸關係的重心已從政治面轉向經濟與社會面了。
基於“兩岸一家親”和照顧臺胞的理念,大陸首先在2018年2月發佈了31條措施,以實際行動給予在陸臺胞同等待遇,繼而在2019年11月又出臺了26條措施,進一步完善了先前的方案。這不僅是在陸臺胞所喜聞樂見的,更對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雖然兩岸臺面上的官方交流停擺,但民間交流非但熱度不減,還有逐漸升溫的趨勢。
這樣的趨勢卻和綠營的政治正確背道而馳,綠營更擔心大陸借此積累未來主導兩岸局勢的軟實力,因此民進黨當局利用執政之便,不斷對此趨勢進行打壓。先是在政治面進行圍堵,包括利用在立法機構的多數優勢火速通過“反滲透法”,為打壓異己大開方便之門,威脅在陸臺胞的政治權利。
近期的疫情則給民進黨當局進行更深層的社會圍堵提供了契機。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接回滯留在湖北的臺胞本是兩岸共識,但在2月3日第一班返臺包機之後,卻延宕了36天,直到3月10日才有後續的接返行動……
在爭議之初,兩岸還在協商何種身份的人可以搭承包機返臺時,民進黨當局政令數變,最終明確規定臺胞與陸籍配偶所生子女,如未申報成為臺籍者禁止入境。其實按照台灣的“移民”相關法規,臺胞的陸籍子女經過一定的手續申請,是可以入境台灣並居留一段時間的。疫情期間本應從寬辦理,出於人道考量更應該通融,可以先接到台灣後補辦申請手續,或在當地緊急申請,台灣方面加速審查核準。但民進黨當局以“防疫”之名,堅持讓臺胞骨肉分離,有官員受訪時更表示“誰讓臺胞子女當初沒有申請臺籍,有事情就要自己負責”。顯然,區別對待兩岸同胞,是要借由政治力阻撓兩岸融合發展。
隨著情勢發展,不只臺胞的陸籍子女遭到歧視,甚至還對在陸臺胞自身下狠手。在3月10日之前,民進黨當局對於滯留湖北的臺胞不僅不同意包機接返,甚至臺胞用個人方式搭機返臺竟然也不允許,還將大陸方面所提供的臺胞信息直接列入禁止入境名單,並讓民航主管機關通令航空公司拒絕搭載。這樣的作法已經逾越了踐踏人權的底線,放眼世界,沒有一個文明的地方敢這樣操作的。
如果説疫情期間,遭殃的首先是在湖北的臺胞,但綠營可不滿足於殺雞儆猴,反而借由健保議題進一步給全體在陸臺胞一個下馬威。由疫情衍生出台灣健保資源是否遭濫用等議題,民進黨籍的立法機構成員林俊憲近期就倡議修改台灣的健保法規,將在台灣居住不滿183日、提不出收入證明與繳稅記錄者,每月健保費調高至一萬兩千元新台幣。他並不諱言,此舉就是針對“黃安們”。
黃安其人的言行如何,可以另行討論;但“黃安們”具體指涉為誰,則耐人尋味,如按綠營人士提出的標準,很容易讓在陸臺胞感覺到是指桑罵槐。如果真心想解決健保資源遭濫用的問題,應該進行通盤檢討,找出誤用資源的具體型態,並修法從源頭予以防堵。但綠營人士對此卻視若無睹,甚至罔顧法律原則徑行“有罪推定”,明示或暗示著無法在台灣長期居住的在陸臺胞就是資源濫用者,應該要繳納懲罰性的高額費用。這不僅回避了重要的實質性問題——恐怕是一直住在島內的台灣人而非在陸臺胞才是濫用健保資源的大宗,也在島內煽動起更多的“反中”情緒,加深了島內臺胞與在陸臺胞的隔閡。綠營對健保議題的上綱上線,針對的已不只是在湖北的臺胞,而是在陸臺胞全體;目的無他,就是要讓在陸臺胞感到風聲鶴唳,進一步打擊兩岸融合發展的社會基礎。
綜觀綠營從疫情到健保議題的操作,可以總結提出三點觀察。首先,綠營的“反中”已從政治面的選舉深入到社會面針對在陸臺胞,不惜動用政治權力打壓兩岸融合發展的趨勢,開始不擇手段地將台灣扯離大陸。其次,綠營對兩岸融合發展的阻撓和破壞並不會止步於此,相反地,這一波從疫情到健保議題的操作可能只是開頭,未來還有更多變本加厲的政策和作法會陸續出臺。最後,平心而論,在陸臺胞原先不乏綠營的支持者與同情者,但綠營從現在到未來的系列操作,將把在陸臺胞穩步推向政治的對立面。也許民進黨當局挾甫勝選的余威不在乎這些選票,但也許有朝一日將綠營趕下臺的就是來自在陸臺胞的關鍵力量。(中國台灣網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