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螢燭之光 溫暖我愛的城市——一位留漢臺胞的抗疫心路
庚子年,新冠疫情來的太突然,我還沒有考慮好是否回台灣過春節,武漢封城的消息就發佈了。就這樣,就我一個人留在了武漢,見證了這一段病毒肆虐、全民抗“疫”歷史時刻。
留在武漢共度時艱
“封城”後,我心裏有點慌亂,但是很快就接到了各級臺辦、街道、社區關心問候的電話、信息,讓我有什麼困難直接找他們。隨著疫情擴散,我和許許多多市民一樣,為被疫情感染甚至失去生命的同胞感到痛心。隨後,通過各類新聞報道,我看到全國各地專業醫護人員、物資陸陸續續到達武漢,短短幾天政府就建成一座火神山醫院,十幾座方艙醫院,我的心也開始平靜下來。我越來越有信心,武漢一定能夠渡過難關。
“禁足”生活于我並不太緊張,平時我很注重衛生潔凈,口罩、消毒液等家裏都儲備了許多,各種生活物資也很充裕。當看到很多像我一樣留在湖北的臺胞有好多人,其中很多都是因為旅遊、探親、出差而滯留下來,也有滯留武漢的臺胞得以搭包機離開,我依然按部就班地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留下來?我説,因為我想把機會留給那些需要的人。我愛台灣,我也愛武漢,我留在武漢自己做好防護,一樣可以和武漢一起共克時艱。雖然疫情讓大家遭受了莫大困難,但我仍然堅信,我們一定能夠挺過去。
暖心關懷無處不在
封城期間,對於我們普通居民來講,最困難的是生活物資採購不便,宅居在家會感到壓抑。小區鄰居們平時交流不多,但是知道我來自台灣,這次疫情我又是一個人留在武漢以後,大家都對我給予了一份額外的關心。平時交流不多的鄰裡關係反而更加親密起來,各種物資團購信息、防護信息鄰居們都會及時分享給我。大家在群裏互幫互助、互相打氣。對我就像家人一樣,做好各種好吃的,都會送到家門口,無接觸的和我分享,感到非常溫暖。我真正的體會到什麼叫“遠親不如近鄰”。
閉門不出的時間裏,我抄經、做家務、研究美食,讓自己靜下心來,做一個快樂的居家客。我還用台灣的食材、做法結合武漢飲食特色,研發出好幾個獨有的美食出來。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我也會無接觸的分送給鄰居。鄰居裏好多朋友對美食製作很感興趣,強烈要求我能夠分享給他們。我建了一個美食分享群,以食會友,不定期發美食製作心得,耐心解答鄰居們的疑惑。因為美食,我結識了很多興趣相投的好鄰居們,還頗受大家歡迎,也讓我很有些成就感。
我為防疫獻一份力
充實的日子,也讓我短暫地忘記了擔憂。二月中旬,武漢下了一場大雪,站在陽臺看著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心裏想著,最寒冷的時節終究要過去了。雪後初晴,晴天多了起來,白天也變長了,小區樹枝上的綠色漸漸濃郁,櫻花、玉蘭……各種花草也競相開放,一天一天春的色彩逐漸在小區鋪灑開來。按下了暫停鍵的整個城市,終於迎來她的又一個春天。
在我心裏,武漢是一座有情義的城市。現在她病了,需要我們照顧。我一直想,我能不能為她做點什麼。看到各地各民族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款捐物,我也想辦法給老社區捐贈300斤消毒液原液。
物質上個人能力有限,那我就有力出力吧。1月27日,我報名申請加入武漢市的志願者服務團隊,想為這個城市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志願者群裏每天會收集同伴們在做服務時傳回來的照片、視頻和群裏聊的所見所聞,通過這些我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大愛與擔當,也讓我對未來更加有信心。
前不久,得知武大文理學部社區需要志願者幫忙,我趕緊報了名。對我而言,武漢大學並不陌生,它曾是我嚮往求學的聖殿。於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我又啟動了早出晚歸的“上班”模式。
社區防疫工作特別瑣碎,幾千戶居民,老年人居多。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們一天到晚不得片刻閒暇。在這裡,我遇到了省臺辦的下沉工作隊,隊長帶著三個年輕隊友大家幹力氣活,負責沒有電梯的老房屋,每天上下爬樓好幾趟,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送物資。我力氣小,負責統計居民們的需求,配合社區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志願者服務工作非常充實,大家配合默契,小區居民見到我們,都會説辛苦了、謝謝,這樣的生活也讓我覺得更加快樂,奉獻——感恩,成為我生活的主旋律。
最近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湖北非武漢地區逐步解封,武漢市無疫情小區可以有序活動,部分商超開始營業,路上的車與人漸漸多了起來……沉寂了兩個月的武漢,重新在展現她的活力。經此一“疫”,我發現我更愛這個城市了。我相信,經歷磨難後的武漢,一定會在新生中再創輝煌。我很驕傲,自己能夠堅守在武漢與這座英雄的城市共克時艱,度過難忘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