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之下,跨境電商進入“加速跑道”
四月初,當孫文卓埋頭于為一批批跨境商品辦理查驗手續時,他可能沒想到,復工之日的“火熱狀態”能持續至今。一組最新數據為證:截至4月9日,他所在的新鄭綜合保稅區內跨境電商企業在四個月裏已累計申報進出口單量2237.07萬單、貨值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4%、99.7%。
跨境銷售逆勢增長的勢頭不為鄭州獨有。在相鄰的山東省,前兩個月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3.5億元,同增50.7%;在外貿大省廣東,前兩個月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增33.4%。數據顯示,時下,國內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等進口跨境電商平臺訂單大增。
正是看到了跨境電商的獨特優勢,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重磅措施:在已設的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下稱綜試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綜試區。此舉既是疫情之下的超常規之舉,也表明瞭國家對綜試區寄予了厚望。
政策與資本驅動下,中國跨境電商火遍全球
制單、揀貨、包裝、出庫……連日來,位於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的出口加工區跨境電商保稅倉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匯聚於此,隨後被派送到祖國的四面八方。
福州出口加工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福州自貿片區跨境電商企業復工率已達100%;截至2月底共完成跨境電商業務量61.96萬票,同比增長34.78%”。
以綜試區為陣地,跨境電商打通了兩個渠道,讓全球需求找到了中國製造,海外商品滿足了國內市場。
跨境電商,意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七年前的一幕幕,很多人印象深刻:國人全球採購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但由於嬰幼兒奶粉、化粧品等商品的境內外價格差異較大,更多的人選擇網絡“海淘”。不過,由於缺乏正規的跨境網購渠道,海量商品以快件、郵件等物流方式進出口,消費者可能買到假冒偽劣貨品,也給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的監管帶來難度。
在此背景下,跨境電商應運而生。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落地開啟了一個時代。此後,59個綜試區成長成熟,中國商品走出去,海外商品走進來。
火熱的綜試區成為城市轉型動力
在疫情期間,“赤峰全球購”APP受到435萬赤峰市民的追捧——通過它,在線查閱、購買防疫品成為當地人的新時尚。從去年5月內蒙古綜試區正式運轉,至今,疫情成為了重要節點,造就了“赤峰全球購”的火熱。
綜試區的火熱,又何止囿于一省一市?
二月份,浙江省電商促進中心首次公佈去年全省各縣(市、區)跨境網絡零售出口數據,義烏市以241.1億元雄居第一。長期以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是貼在義烏身上的標簽,但是新業態的興起衝擊著義烏。
當外界陷入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爭時,義烏早已加速向跨境電商轉型。義烏市場發展委電商科科長喻中華認為,“跨境電商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去中間化,使得中國製造直接面向國外的終端消費者,為中小微企業甚至個體參與國際貿易提供了渠道”。
對於不沿海、不沿邊的河南省來説,鄭州綜試區的設立徹底改變了內陸城市鄭州的模樣。河南保稅集團在承建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時面臨著壓力,但壓力與動力同在。記者了解到,他們創新提出“電子商務+保稅中心+行郵監管”的通關監管模式,被海關總署賦予“1210”監管代碼,在全國推廣,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主導模式。
疫情大考下,各地“新政”推動跨境電商跑起來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國在出入境、物流、海關監管等方面監管趨嚴,跨境電商迎來大考,“洗牌”在所難免。好在,四個月以來,各地硬核新政不斷,助力跨境電商的持續繁榮。
在福州,“硬政策”加持,市場信心在快速恢復。這裡第一時間修訂出臺《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措施》,從園區建設、做大規模、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等方面,加大對跨境電商産業的扶持力度。
呼和浩特推出了《關於促進中國(呼和浩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若干政策》,將拿出真金白銀對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平臺、線下跨境電商園區、體驗店、國內物流費、場地租賃費、檢測費和人才培訓等給予雙向多領域支持。
“近段時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義烏綜試區指導跨境電商企業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疫情。”喻中華説,如借鑒內貿電商發展經驗,調整跨境電商品類,拓展東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市場等。
當市場和政策的“風口”開啟時,即使遭遇諸多難題,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幫扶下的“跨境電商”已經進入加速跑道。新業態展現出的爆發力,還將持續下去。
(記者 王延斌 喬地 江耘 謝開飛 張景陽 通訊員 梁凱鴻 許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