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條措施”讓臺商吃了“定心丸”

編輯:左妍冰|2020-05-19 16:32:59|來源:華夏經緯網

5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台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11條措施”),該“11條措施”在應對疫情條件下助力台資企業發展,這是進一步落細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該“11條措施”主要從幫扶台資企業復工復産、統籌協調推進重大台資項目、積極支持台資企業增資擴産、促進台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台資企業穩外貿、有效引導台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全面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強化金融支持台資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充分保障台資項目合理用地需求、有力支持台資中小企業發展、主動做好台資企業服務工作等方面幫助臺企發展。

 

“11條措施”是中國大陸為更好地幫助在大陸的臺商臺企儘快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助力廣大臺商臺企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産,為臺商臺企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同等待遇,對臺商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給予更有力支持,促進臺商臺企取得更好發展。大陸再次出臺的“11條措施”,充分體現了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重要思想,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對臺胞臺企的服務的力度,給廣大臺商繼續在大陸發展吃了一個的“定心丸”。

 

台灣《中國時報》發文指出,這“11條措施”讓臺商圈一片叫好,認為內容幹貨滿滿,實用性強,不含吹噓水分,切中要害,對疫情下急需復工的臺企帶來很大幫助,也對臺商持續擴大投資提供很好的誘因。

 

台灣ETtoday新聞雲報道稱,新基建是大陸下一波國家重大戰略投資的主要方向;穩外貿、拓內銷中的跨境電商、緊抓“互聯網+”機遇等,均為大陸在疫情後重點推進的産業轉型方向。另在支持臺商增資擴産方面,更以暫緩交稅等手段,鞏固臺商留在大陸,持續擴大投資。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表示,在疫情和兩岸目前形勢下,助力臺企“11條措施”代表大陸重視臺商、支持臺企的決心。措施中乾貨不少,尤其稅費減免,讓許多臺商可以“緩口氣”。新基建是大陸未來建設重點,“11條措施”希望擴大臺商參與,且鼓勵台灣高端人才從事積體電路、工業軟體、信息系統等領域,這會是下階段臺商在大陸獲得飛躍發展的機會。

 

福建省漳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林伯彥表示,這“11條措施”讓臺企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機會,消除了部分臺商感到的不安和疑慮。

 

澳門臺商聯誼會會長簡廷在表示,“11條措施”能在疫情後帶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協助經濟快速復蘇。

 

在防控疫情當前,大陸想臺胞臺企之所想,急臺胞臺企之所急,為臺胞臺企解決在疫情時期的發展難題,積極引導支持臺企轉型升級,幫助臺商臺企緩解和解決供應鏈、資金週轉、物流、訂單履約、外地員工返崗等各種難題,真正為臺商臺企解難事、辦實事。“11條措施”更是為臺商臺企發展著想,幫助臺商臺企克服當前困難,參與到中國大陸新一輪強勁的發展中,實現企業更好更大的發展。

 

反觀民進黨當局在大陸暴發疫情時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是惡語相向,落井下石,大搞分裂,並借機“以疫謀獨”,惡意攻擊世衛組織,刻意刁難滯留湖北臺胞,把他們當作“人質”要挾大陸,大打“台獨牌”,不斷製造兩岸民意對立,等等,民進黨如此這般無德惡劣的表演,讓大陸同胞感到無比憤怒,使原本冰冷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比較大陸與民進黨當局對待臺胞的方式,就能看出誰在為臺胞著想為臺胞服務,誰真心在為臺胞解決實際困難。大陸把臺胞當作一家人,與大陸同胞一樣對待,而民進黨當局卻把臺胞當作“人質”,區別對待。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蔡英文現在仍頂著800多萬張選票的光環,自傲自大,根本不把民眾放在眼中。對來自不同的聲音和意見,一概打壓,發動網軍攻擊。

 

常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此狂妄自大視民如草芥的民進黨當局,終將被民眾所拋棄;如此在“台獨”道路上“走鋼絲”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的民進黨當局,也必將走向滅亡。言未央 (評論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