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館老闆方艙醫院裏獲重生 拿全部利潤幫員工復工
和諧美滿的一家人
在方艙醫院時,王彬分享所見所聞,新華社予以轉發
有一家公司特意將王彬分享的“方艙記憶”製成畫冊送給他。圖為王彬在家中向記者展示畫冊
本版攝影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陽光從飄窗灑進客廳,一對龍鳳胎孩子在客廳裏玩鬧,3位老人在後面照看著兩個孩子。孩子的嬉鬧聲、老人的喊叫聲、妻子的安慰聲,王彬坐在客廳的椅子上,靜靜地享受著天倫之樂。4個月來的經歷,讓他永生難忘。如今,他對人生、對未來更有了清晰的目標和追求。
坦誠告知病情換來眾人關愛
今年40歲的王彬是四川省眉山市人,18歲在川菜企業當服務員,一步步成為公司的華中區主管。2005年,他來到武漢,7年後自行創業,現在已擁有3家川菜館、百餘名員工。
1月26日晚,王彬感覺不適,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開始把自己隔離在衣帽間。他的妻子之前也出現發熱症狀,已在書房自我隔離。
2月2日,王彬被確診得了新冠肺炎,而妻子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當晚,王彬的母親和岳母都出現了發熱症狀。面對一家人可能面臨的生死存亡,他感到無助和絕望。
然而,王彬夫妻倆一直對鄰居們坦誠相告。剛開始感到不適時,他們就主動在樓棟群和小區群裏公佈情況,他們每天什麼時候出門,用過哪部電梯,裝垃圾用什麼顏色的垃圾袋、丟到哪個垃圾桶裏,都一一如實告知。同時,王彬也毫無保留地告知了自己的員工。
“老闆的坦誠和信任讓大家都非常感動。”二七路店店長譚小華回憶説,“了解到老闆全家的情況後,留在店裏的員工沒有一人提出辭職。”
鄰居們則紛紛留言慰問,並向王家提供幫助。王家人每天開門時,都會發現門口放著鄰居們送來的藥物、蔬菜,還有剛出爐的小點心。一位鄰居還想辦法安排王家人做了核酸檢測,最後發現只有王彬及其母親不幸感染。最讓王彬一家人感動的是,鄰居黃愛軍等人無意中得知了王彬妻子的生日,一個小時後,兩份自製的生日蛋糕先後出現在王家門前。
今年49歲的黃愛軍就住在王彬家對門,兩人在裝修時結識。當他在群裏看到王彬發的信息後,非常感動。“當時,人人恐慌,他們勇於主動公佈情況,可見他們的坦誠和責任心”。黃愛軍率先開始給王家人幫忙,代拿快遞件、送菜等等。在他的帶動下,居民們紛紛加入。黃愛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那天,他無意中得知王彬的妻子過生日,於是告訴了鄰居。兩名鄰居趕制好蛋糕,托他送到王家門前。
為了幫助王彬全家,社區書記幫忙聯繫醫院床位;社區志願者給他家提供各種服務;網格員上門幫忙倒垃圾、送快遞件。“我感覺我們家成了全小區的‘特保戶’,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遠親不如近鄰’。”王彬説,“正是他們的溫暖給了我重生的力量。”
在家中衣帽間裏,王彬至今還珍藏著一箱滿滿的藥品。他説:“這些都是當時朋友代買和鄰居們送的,還剩下不少。”家人痊癒後,他這裡成了“愛心傳遞點”——鄰居們缺了什麼藥不好買,他得知後就會聯繫對方,幫忙買藥、送藥。
病床上找到人生目標:我要入黨
在社區等多方努力下,2月15日,王彬住進漢陽方艙醫院。此前,他的母親已被安排住進醫院。
“當時就覺得好像有兩個啞鈴壓在胸口。”王彬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入艙前的痛苦情形。經過山東援漢醫療隊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他的病情很快得到緩解。
“我雖然是患者,但也應該做些什麼。”王彬這樣告訴自己。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他隨身帶著照相機,入艙當天就拍了方艙醫院裏的一些生活場景,發到親友群和朋友圈中。“當時,我只是為了讓大家放心,沒想得到很多人點讚和關注”。
王彬發現,很多外地人和身邊不少朋友當時都不了解方艙醫院。“方艙醫院就應該有新生的氣象”,他決定用自己的照相機幫助更多的人。
王彬開始堅持用鏡頭記錄方艙醫院裏的日常,特別是醫護人員怎麼照顧、救助患者,有照片,還有視頻。“點擊播放量最多的是記錄方艙醫院一日三餐的一段視頻,達到200多萬次。”王彬説,“網友們留言中講得最多的是‘看到你們在方艙吃得好,我們就放心了’,這句話讓我淚目。”
漸漸地,王彬在方艙醫院裏小有名氣,醫護人員和患者都願意邀請他來拍照片。拍攝間隙,他會跟患者講自己的故事,鼓勵大家戰勝病魔。他被大家譽為方艙醫院裏的“小蜜蜂”。
漢陽方艙醫院臨時黨支部得知後,邀請王彬客串“方艙記者”。12天裏,他拍下近4000張照片和大量視頻,幫助很多人找到了重生的信心和力量。他説:“因為此前很多人幫助了我,我也希望力所能及地去幫助更多人。”
通過在方艙醫院裏的生活,王彬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2月22日,他鄭重地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在方艙醫院裏,我不僅獲得了重生,更是找到了真正可信賴、可依託的力量。”王彬説,“我把這一天視作自己‘重生’後的人生新起點。”
復産不減員工薪酬闖“生路”
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隔離觀察,4月6日,王彬回到正常生活之中。
新的挑戰又擺在他面前。他經營的3家川菜館受疫情影響損失不小,員工也面臨生活困難,急需復工復産。
4月8日,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管制措施,王彬召開管理層視頻會議。經過反復討論,他做出了“斷尾求生”的決定,位於盤龍城的一家川菜館被放棄。
“斷尾”的目的是剝離不良資産,集中資源開展自救。4月8日,另外兩家川菜館復工,主攻外賣,生意不錯。為了讓更多員工得以復工,王彬和員工們商議,所有人只拿70%的工資,省下來的錢用於幫助待崗員工復崗。“每名員工的背後都是一家人,早一天復工就能解決不少問題。”王彬説。
“老闆當時在群裏徵求大家的意見,所有員工都表示支持。”員工譚小華説。在她和很多員工看來,只拿70%的工資,是公司應對最困難局面的舉措,可以理解。
5月10日是公司的發薪日,當看到手機短信上顯示的入賬金額時,譚小華和其他員工都忍不住歡呼起來,因為他們拿到的是全薪。事後,她們才知道,王彬將4月份營業所得凈利潤也全部拿出來補發了工資。“復工的員工越來越多了,從最開始的10人變成現在的22人,剩下的幾個人也即將歸來。大家一個都不少,要重聚抱團闖出生路。”譚小華説。
為了讓企業重新“站起來”,王彬一直試圖建立自己的外賣平臺,開發各種半成品,並在自己所在社區進行了試驗,得到了社區、居民的支持。他對企業的未來發展也信心滿滿:“今年上半年,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穩住員工,活下去。下半年則是我們企業重生時期,還可以幫助更多人就業,渡過難關。這也是我回報社會的一份誠意。”
(記者史強 通訊員陳鈴)